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唯物史观的争议述评
2017年3月14日 09:32 作者:文/司天卓文/司天卓
摘要:卢卡奇的对唯物史观的阐发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性理论和社会变革的方式展开。科尔施对唯物史观的
阐发围绕着三条关系展开: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
系。葛兰西对唯物史观的阐发围绕实践哲学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卢卡奇、葛兰西和科尔施面对新的现实条件科学地发展
和捍卫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卢卡奇提出了意识形态的革命,
葛兰西把马克思主义解释为实践哲学并提出了文化的领导权
理论,科尔施大声疾呼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性。
一、卢卡奇的历史观
关于自然界和人及人类社会的关系:年轻时代的卢卡奇
反对自然辩证法,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社会理论,认为自
然界不存在辩证法,辩证法只存在于社会历史领域。晚年他又
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将自然辩证法作为社会历史辩证法的前
提。
关于物化:卢卡奇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物化的
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是被物化了的人。在物化背景
下,人们丧失主体性,社会生活支离破碎。
关于总体性:总体性是看待人类社会历史的一种方法,它
要求将社会看成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不同部分之间“能动的
辩证关系”。物化社会丧失主体性,偏重于客体。扬弃物化需要
恢复主体性,实现总体性。
关于社会变革的主体:卢卡奇将无产阶级作为变革社会
的主导力量,因为无产阶级诞生于物化的社会又是扬弃物化
的主导力量。无产阶级要变革社会必须具有阶级意识,无产阶
级的阶级意识的实质是对其主客体统一的自觉。
关于社会变革的方式:卢卡奇注重意识形态的革命。他认
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但是主观条件还不具
备,物化意识侵入到无产阶级之中,因此必须进行意识形态的
革命。
二、科尔施的历史观
科尔施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三条关系:1. 自然与社会。
科尔施认为马克思承认外部自然界的优先性,但是不能脱离
人和社会单独考察纯粹的自然,重要的是研究自然是如何在
人的活动中变化的。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尔施将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看做动态的概念,正因为是它是动态的,才得以成为
社会革命的深层基础。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科尔施认为,在
这二者的关系上马克思恩格斯将重点放在了经济基础上,这
导致了马克思的追随者或反对者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经济基
础决定论。
三、葛兰西的历史观
葛兰西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实践哲学,把实践放在核
心地位。实践哲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统一的基础是历史唯
物主义。葛兰西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而不是唯
物辩证法,他承认外界自然的先在性,把自然辩证法看做人类
改造自然的辩证法,从而归属于历史辩证法。
关于社会结构: 比起经济基础, 葛兰西更加关注上层建
筑。葛兰西强调实践哲学改造意识形态的特征,他认为实践哲
学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斗争。葛兰西还将社会结构做了新的
划分,将上层建筑部分分为两层: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进而
指出拥有独立市民社会的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应该首先
取得市民社会的领导权。
四、结语
以上分析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看法,
他们对唯物史观的看法主要交汇与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马
克思主义认为,一方面人在改造自然的对象性活动中,人将自
己的本质力量凝聚在客体中, 从而把自在自然改造成人化自
然。另一方面,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将自然规律内
化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人在改变外部自然的同时也将
改变人自身的自然。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注人化自然,淡
化自然的人化,这无形之中就抛弃了人的生物属性。承认自然
界的先在性和前提性就必须承认人的生物属性对社会属性的
先在性和前提性,因为人的生物属性是包括在自然之中的。所
以三位学者对自然与人及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理解是片面的。
第二个方面是对意识形态的关注。三大理论家都认为革
命胜利的关键在于思想的革新。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
史条件决定的。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水平已经很高,
无产阶级队伍也十分壮大。但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被物化侵
蚀,意识形态的物化尤其严重,人们主观上失去了反抗意识。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适时地提出
了进行思想革新的理论是非常必要的。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
的信中写到:“根据唯物史观,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
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
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
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 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
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
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
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