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2017年3月02日 08:54 作者:sslunwwcom阮康宁
(信宜砺儒中学广东茂名525300)
摘要: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对于诗词鉴赏能力的考
察主要集中在意象的使用、意境的表达以及文字的锤炼上。因此,在这样一种命题背景下,高中阶段的诗词教学该如何展开,应如何对
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就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慎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考;高中语文教学;诗词鉴赏
笔者统计近三年来高中诗词鉴赏部分的试题,发现其命
题形式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景象描述、景象用意、典故
使用、思想感情表达———2016 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2014
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文字用意———2015 年广东省高考试
卷,诗句理解———2014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从命题的方向
和趋势来看,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日常展开诗词教学的过程中,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尤其是注重诗
句翻译、“炼字”、意象感受和意境感知四个方面。
一、翻译诗句
诗词是一种浓缩的古文艺术,其本身具有含蓄凝练、蕴含
丰富的表达特征,这种特征促使诗词拥有鲜明的“言有尽而意
无穷”的效果。而学生要想叩响“诗词鉴赏”的大门,首先就要
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与主题。高考试卷中所出现的诗词
鉴赏类题目都需要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握其主旨要领、感
知其中心思想,即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诗句翻译能力。举例来
说,2016 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中以李白的《金陵望汉江》为
考察对象,要求学生表述前四句诗歌当中所描绘的景象,这就
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透过翻译来感
知诗句的言外之意,只有这样才能拓展表达,避免在高考考场
上产生“无言以对”的窘境。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尝
试着大量引入古诗词,培养学生透过表面文字感知其内在表
达,翻译其表象和内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学生自身生成的诗
词翻译能力是较为稳定和长久的,而且能够应用于高考过程
中。
二、品味关键词
在诗词鉴赏过程中,所谓关键字通常指的是诗词的主旨,
是能够对通篇进行概括和总结的重要文字信息,其在借古讽
今之“讽”、托物言志之“志”、感物抒怀之“抒”上。针对高考诗
词鉴赏的同类问题,对关键词的感知与提炼包括这样几种方
式:
第一,寻找关键句。以2012 年广东高考《余杭四月》一诗
为例,“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这既是这首五言律诗的
开篇,亦是点题之语,其象征着万物复苏的时节,杭州已进入
一派生机勃勃、农耕忙作的景象。当学生能够领略到这句的主
旨之意,那么全诗当中有关点题之意的体现,也便能够有所感
知.
第二,感受关键字的内涵以及其在诗词表达中的作用。如
2015 年广东高考试卷中的《早过大通驿》一诗中,风“软”一江
水,要求学生回答其在艺术表现上的作用。很显然,这里的
“软”字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意味着清风拂过、江水涟漪,犹
如丝绸在江水上轻轻拨动。
第三,全面分析关键句,既要理解其本身的含义以及所体
现的艺术特色,还要从表面意思当中挖掘深层次内涵以及作
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如2016 年高考试卷中的《金陵望汉
江》一诗中,“今日任公子,垂拱众流安”便是引用典故、表达作
者思想情感的点题之语。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相传
其用很大的钓钩和很多食物钓起大鱼,颇有几分“姜太公钓
鱼,愿者上钩”的意味,“垂拱”意味着无为,亦可以理解为收起
鱼竿,显然这表达的是一种不再寻求作为的无奈之感,其间接
衬托出了处在安史之乱中李白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怅然
若失。
三、意象感受
通俗地说,诗词鉴赏中所涉及的意象,及文字当中所折射
出的艺术形象,其是学生理解诗词主题、探究诗歌意境的重要
渠道,也是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命题当中的一个重要考察对
象。例如,2016 年对《金陵望汉江》当中对前四句所描写的景象
的表述考察,除此之外,其他版本的试卷虽然对于意象问题的
考察措辞上有所差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考查学生对
于意象的敏感度。
除了对意象的指认为,高考试卷中还经常出现诸如考察
意象的特点,其所代表的思想情感和内涵类的问题。因此,要
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挖掘有关意象问题的破解策略,教师可
以尝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大量引入各种古诗词,并对其所采
用的意象进行分类。很多意象在不同的诗词应用中往往具有
相似性,例如表达分离的意象、表达志向的意象、表达情感的
意象等,当学生本身能够积累的一定的素材,积蓄一定的情感
储备后,其在高考中面对一道崭新的题目时,也能有所心理感
知。
四、意境感知
意境是中国文化艺术中一种特殊的欣赏角度,犹如中西
方绘画艺术的有所区别(西方绘画艺术的欣赏角度在于求真、
动画绘画艺术的欣赏角度在于写意),高考中对于诗词的鉴
赏,对于意境的感知,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察角度和对象。
分析近几年高考当中对于诗词意境的考察,可以看出对于诗
词意境方面的考察主要集中在这几个角度,诸如意境的营造
方式、诗词当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的营造方式和特点等。比
如,2014 年广东高考试卷当中考察的清代万树的词《望江怨》
中的问题———“怎样理解‘怪人催早去’”一句,严格意义上来
说,其所考察的就是学生对于该句所体现的意境的表达。所谓
夕阳残照、落日余晖,当有人远去的身影在天地之间浓缩成一
点点渺小的身影,当诗人看到远去的背影多为不舍、纵然想转
身却依旧不舍,还想再眺望一番,故而“怪人催去早”,如此营
造的意境,就在于这一句诗所浓缩的精华之中,意境便是如此
营造。
总而言之,教师在引导学生备战高考的过程中,需要从历
年来高考实际的命题策略出发,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
学生多样化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应试策略的把握,只有这样才
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童盟. 高考背景下的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研究[J]. 文教资料,
2013(15):48-50.
[2]赵国卿.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与高考如何衔接[J].中学语文
旬刊,2013(1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