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导引下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段椎体压缩性病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1年1月20日 14:23 作者:论文网椎体压缩性病变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由于椎体的变形造成脊柱的不稳定,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不可耐受的腰背部疼痛,行动极其不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痛苦。用传统手法与物理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治疗时间过长,患者往往不能坚持,且症状易复发加重。外科治疗疗效明显,但由于其创伤大,患者常常不易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1-4]。我们于2005年5月以来开展了CT导引下PVP技术,收治了18例椎体变窄性病变的患者,在穿刺路径的设计和操作上体会到更加合理、简便实用、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5月开始,我们采用CT导引下PVP收治了18例椎体压缩性病变患者,共20个椎体。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45~71岁,平均61.7岁。椎体血管瘤T11 1例,T12 2例;转移瘤T11 1例,L1 1例;椎体骨囊肿T12、L1各1例;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变窄T12 3例,L1 4例,L2 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L1 2例,L2 1例,L3 1例。有2例同时涉及两个椎体。临床病史主诉腰背部疼痛半年至3年,康复理疗及手法治疗效果不明显,药物治疗症状缓解甚微。所有病例PVP术前进行了数字化拍片(DR)及CT检查;3例椎体血管瘤、2例转移瘤、2例椎体囊肿均有核磁共振(MRI)术前检查诊断。所有病例结合病史及影像检查明确诊断,无明确PVP禁忌证。
1.2 器械与材料 PVP穿刺套装(COOK公司生产):11G骨科活检针,骨科钢锤,螺旋骨水泥注射器;欧乃派克100mL造影剂(碘370,安盛药业),骨水泥套装(美国Stryker公司):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剂,液态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对比剂钽粉。
1.3 术前准备 明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进行术前适应证与禁忌证分析,详细告知患者手术风险及疗效,完善理化检查,患者知情同意签字。
1.4 操作技术 患者俯卧于CT扫描床上,用铅防护遮挡患者非操作区域及对射线敏感部位。对靶椎体进行薄层扫描,选择最佳层面进行穿刺路径设置,准确测量进针角度、深度、位置,做好体表标记。消毒、铺巾后用1%利多卡因作皮下及深部软组织麻醉。沿设置好的穿刺路径将穿刺针尖达椎弓根外缘,用钢锤轻锤穿刺针,针尖置于椎体中央远侧,改变针尖位置推注造影剂,CT扫描确认造影剂无外溢征。进行骨水泥注入,骨水泥配制比例: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剂∶甲基丙烯酸树脂液体∶钽粉=20mg∶10mL∶2g,调制成适量均匀糊状液体,用骨水泥注射枪缓慢注入到椎体内,总量在3~10mL。骨水泥推注早期、中期、结束期分别进行CT扫描观察。注入完毕后5分钟CT扫描,确认骨水泥均匀分布于椎体内且无外溢征后,轻缓拔除穿刺针,局部包扎。患者送回病房,平卧限制躯干活动6小时。给予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对出现的并发症作相应处理,一般情况下1周内出院。
2 结果
本组PVP治疗了18例患者20个病变椎体,均是在CT扫描设置好的穿刺路径导引下,从椎弓根外缘穿刺入椎体,手术操作顺利,20个椎体均成功完成PVP。术中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1个月、3个月行CT复查,18个椎体上下径明显增宽;2例L1、L3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1个月CT检查,见骨水泥脱出于椎旁组织间隙内,椎体轻度变形。临床随访1~18个月,疗效评价按照WHO疼痛分级标准[2],腰部疼痛缓解程度分为四级: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微缓解(MR),无缓解(NR)。16例患者为CR,疼痛完全缓解,生活完全自理。1例患者为PR,疼痛缓解明显,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偶有神经根刺激症状,用药或休息后可以缓解,3个月后症状缓解明显。1例患者为NR,由于术后伴发L5椎体滑脱,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手术前后患者疼痛症状未见明显变化。 高级会计师论文发表3 讨论
PVP应用于临床已得到临床和患者的认可,其适应证涉及多类椎体压缩性病变,欧美医学界认为对于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变窄,PVP是首选改善疼痛的方法[3]。本组病例涉及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变窄、椎体血管瘤、椎体囊肿及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变窄。我们认为施行PVP有以下几点禁忌:(1)椎体不规则变窄,上下径小于椎体1/3;(2)椎体前后缘严重楔形变;(3)椎体虽有压缩性变窄,但无临床症状;(4)椎体粉碎骨折,骨片游离伴骨性椎管狭窄;(5)伴椎间盘突出症者;(6)椎体骨性感染或椎旁脓肿者;(7)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及其它方面原因而影响PVP操作。
本组PVP的技术特点是在CT定位导引下操作完成的,CT薄层平扫病变椎体,应用CT测量软件,准确测量穿刺部位、角度、深度,设置精确穿刺路径。本组穿刺成功率100%,其特点是从椎弓根外缘椎体进针,避免了对椎弓的损伤。我们认为在CT定位导引下,PVP操作具有简便、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与Barr[5]的报道观点一致。骨水泥的作用主要是充实变窄的椎体,增加椎体的支撑力,改善椎体的不稳定性。另外骨水泥凝固聚合时的热反应可能破坏椎体疼痛的末梢神经,从而起到了止痛效果。所以把握骨水泥的调制浓度、调制时间、注入量、注入时间在技术操作中显得非常重要。CT扫描可清楚的观察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情况,可以指导针尖位置和注入量而使骨水泥在椎体中均匀分布。
疗效分析评价与发生并发症是手术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本组18例患者中,17例PVP术后胸腰段稳定性增强,症状缓解快而明显,生活质量提高。3例椎体血管瘤、2例转移瘤、2例椎体囊肿、9例椎体骨质疏松、1例椎体压缩骨折均100%完全缓解症状,1例L1、L3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L5椎体滑脱,症状未见明显改善。PVP术后疼痛总缓解有效率94%,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本组病例由于CT设计操作路径准确合理,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组织创伤小而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虽有部分病例出现发热现象,经3~5天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除。2例患者发生骨水泥呈泪滴状外溢于椎旁软组织间隙内,CT复查未见移动征象,患者无明显不适。 高级会计师论文发表
CT定位导引下施行PVP具有定位准确、穿刺精确、操作快而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随时扫描观察穿刺针的位置、骨水泥的注入量及其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单侧穿刺即可满足技术操作。椎弓根外缘入路可以避免椎弓、椎板甚至椎小关节的损伤,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本组病例最长随访18个月,患者对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