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是长征出发地——于都革命老区农村小学教师,多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其中,深深感到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成为制约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由此,从贫困地区农村现状,农民的教育观念,儿童的心理状态,孩子教育的多面性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实体质量。
关键词:贫困老区;小学;作文教学;剖析
一、现状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贫困老区的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制约,小学作文教学成为一个教学难关。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小学教师)提出,他们竭尽心智,花了不少功夫:鼓励学生写日记、写周记;每单元教学完后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对上交的作文详批详改;作文课上,讲了许多写作技巧……殊不知,花了不少功夫,收效甚微。据个人实践剖析,影响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因素诸多,语言因素是影响作文质量的第一重要因素。
为此,笔者拟从教学的主客体方面剖析,着重探讨影响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语言因素及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指导途径。
二、策略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总体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使之发生所期望的变化或形成所期望的素质。一切课程都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课程教材的反思与重建,充分凸显了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本文在探索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相关途径、方式、策略之前,先尝试剖析影响小学生这一教育教学主体的作文质量之语言因素。
(一)语言知识的指导与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思维的各个方面,即想的过程和想的结果,实际上都离不开语言。”很明显地,语言也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遣词造句的基本功,不掌握丰富的词汇、灵活多样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写作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积累的词汇量越多,对提高其表达能力的作用越大。但语言因素的制约作用同时还表现在语音、语义、语法的掌握诸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是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必要前提和先导工作。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意义重大。
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拼音、识字教学课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要举措,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课程。在赣南革命老区,这里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客家语言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变化复杂。每个县乡有不同的语言,甚至相隔一、二里地的自然村,语音就不同。来自周边上学的小孩,在学校里上课说普通话,下了课特别是放学回到家里,就说当地的“老俵”
话,这样长期下去,普通话就不能正规化,从而影响作文书写的能力。
因而,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拼音教学应作为学习汉语的重要基础,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在教学拼音时,必须先由老师做出规范的示范发音,同时由学生跟随教师多读几遍,再让学生独立发音,由学生来评一评谁发的音比较准。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字母书写的时候,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旁边字母的形状,然后由教师在黑板上画上四线三格本子上,老师边教边个别辅导。其次,老师就将同学们的书写结果展示给大家看,让同学互相评一评谁写的最好,并且纠正错误的写法。同样,对书写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学生读出四种不同的发音,并且趣味性的分开读,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各种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字母拼读上,首先要教给学生拼读方法,再让学生去练习,并且进行游戏性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学的东西记得牢。
(二)识字的指导与训练
扎实的识字基础,丰富的词汇积累(乃至语汇积累)在作文启蒙阶段意义重大,作用明显,语体风格对作文的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主要是要尽量实现口语语体向书面语语体的过渡,并了解言语与语言的区别,在具体语境中灵活机动地使用语言手段。
在语言功底方面,首先应当是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写作的最基础部分。小学生作文时提笔忘字,写起来错别字连篇,就在于识字基础差。教师要高度重视识字积词,字词之于文章就像砖瓦之于高楼大厦。识字时充分注意字的音、形,对于字义则应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因字扩词,因词说话、造句,连句成篇。如此,不但真正掌握了字,而且训练了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其次,要高度重视语汇积累,如好词佳句、名诗名联、名言警句、成语谚语歇后语……目前教材很有重视语汇积累的趋势,说明语汇积累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当然,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巩固了积累。并且,如果不善于运用所积累的语汇,可能形成僵化的“掉书袋”或者只积不会用。所以要积累,更要在说话、交际、作文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所积累的知识。
再次,训练语言要重视口语表达、口语交际,多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指导、鼓励、督促其说流畅、说通顺、说完整,说得有艺术水平。口语表达是训练语言运用的一种途径,与书面表达能力、作文能力成正比。
最后,在语言因素方面,为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我们应该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破万卷”说的就是博览群书,因读得多,下笔做文章自然就会如有神助;诗读得多,自然也就会作诗了。没有辛勤的耕耘,就没有丰硕的收获。
(三)阅读的指导与训练
阅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积累词汇,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对作文影响最直接的一面。在阅读典范的文章时,语言句式、表达方法、修辞运用等各方面都可受到启发。
课外阅读要作好指导,具体地说:1、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书刊;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在阅读时把一些好词佳句、谚语警句、精彩片断以及激人上进的材料等及时记在笔记本上,并加以分类整理,熟记于心,有所感时提倡多写读后感。
在语感训练上,还提倡教师作文,作为范文。这一方面使老师真正了解写作的思维过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可直接作为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学生更易于、更乐于接受。
充分利用课堂、学校条件拓展知识面,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向学生介绍各种常识,各种学生应当了解的知识,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各种新生事物。课外尽量让学生多阅读。不少农村学校现在都有了图书室,要充分利用。事实上阅读有益的课外书还可以无限地扩展知识、开阔视野,间接地对作文水平发生影响。学海无涯、书山有路,几乎尽其全人类的知识,都能到相关的书籍中去获取,“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学习,可以弥补学生接触面狭窄的不足。不能行万里路,可以让他们读万卷书。对于作文,知识面广了,自然有取之不尽的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来,内容怎么可能不充实呢!
不管何时何地,告诉学生,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到处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只要善于去挖掘,去发现,作文的素材真是俯拾即是。作文即文学的起步,文学即人学,闪现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作文与做人同步,这也是新时期大语文观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