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生活化的情境有效开展培智数学课堂教学
2016年7月26日 17:23 作者:叶霞锋叶霞锋
【摘 要】培智学生最终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我们的教育要为他们的生活服务;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由此,我们的培智数学课堂更应该营造生活化的情境,这样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 情景教学 培智学生 数学课堂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 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针对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对培智生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生存与社会、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服务的,我们的教育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需要。那么我们的培智数学课堂更应该融入生活化的情境,有的放矢,优化教学手段,多途径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和研究,本人对有效开展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培养学习兴趣
培智学生思维刻板,抽象思维概括能力差,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有意注意时间短,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相对于语文而言,尤显枯燥, 为了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借助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生活处处皆学问,数学也同样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中有生活的气息,从生活中接触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本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每一个教学内容呈现得十分具体,这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施展平台。在教学中,我们积极搭建教材与生活、游戏的桥梁,通过创设情境,以旧引新。在情境创设中必须要考虑到我所创设的生活化的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服务的,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其次,要考虑到所创设的生活化的情景能否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否符合本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第三,我们还应该关注情景创设的方式,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实物等,或者设计一些小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二、巧用生活化情境 丰富教材文本
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在用上海卢教湾出版的实用数学教材系列,也有很多学校开发了自己的校本教材,笔者认为不管使用什么教材,都应把与培智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根据本校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总而言之,都是为了给培智学生适切的教育。那么我们在组织这些教学内容时,也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有效转化生活情境,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营造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置于情境中,通过具体的形象,强化学生的整体感知,让抽象的数字文本变成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事物,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处处都能看到数学的影子,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并能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自己平时的生活中。如我在教学上海卢教湾出版的实用数学第七册《角的初步认识》时,我事先让家长帮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角的实物,在教学时通过这些实物结合课本,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找一找他们的共同点,加加以概括,形成三角形的特征,并且设置了摸三角形、说三角形、画三角形、找三角形的活动,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形象中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利于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掌握。这样不仅丰富了教材文本的内容,还让文教材文本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三、借用生活化情境突破重点难点
对于培智学生而言,数学语言很抽象,对于他们而言很难理解。像一些数学概念,我们必须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借用生活化的情境来帮助学生从生活化的情境中,从具体的实物中找出一些本质特征,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以三角形的概念为例,三角形是三条边围成的图形。这也是四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三角形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我展示了一些图片和一些实物,如我们学生每天佩戴的红领巾,我们常用的三角板,卫生评比用的三角旗等,这些都是我们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实物,从这些实物中来帮助学生找三角形有三条边。再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三角形,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摆的三条边会出现首尾不相接的情况,有的学生会摆正确,这时候再和学生一起对比实物,发现实物中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首尾相接的,我们摆的时候也要连接起来,这样学生从具体的形象中知道并且理解了三角形,老师相机出示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是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围成”就是三条边要首尾相接。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再自己画一画三角形,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在练习中,又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三角形的运用及好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
总之,在培智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合理恰当地营造生活化的情境,让它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服务于他们的生活,让我们的教材“活起来”,从而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赞科夫. 《教学论与生活》[M].俞翔辉,杜殿坤.2 版.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 2] 王伊友.《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与发展模式及建设标准》[ M ].1 版. 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2.5: 28-38,296-355
[3]李吉林. 《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 1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
(作者单位: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