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2016年5月18日 15:58 作者:刘栩莉

    刘栩莉

    重庆市武隆县仙女山镇中心小学校,重庆 400000

    摘要: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

    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教学方法;能力;交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6)12-0039-01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

    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

    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

    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

    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

    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1 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

    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

    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

    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

    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

    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

    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

    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

    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

    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

    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

    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以

    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

    目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这些内

    容,然后才是怎样读好的问题。如要求孩子们在读中找出不

    会读的词语;读准词语的音;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 容;读后把不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以便顺学而导;读流利

    课文;读中体会文章的标点符号、词语、句子表达的效果,

    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 读中感悟

    感悟,感知而领悟。在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

    合起来,学生对课文有所领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

    的能力,是谓“善教者授其法也”。小学课文都是经编者精

    心推敲选择的佳作,均有启智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

    特别注意对重点语句的点拔,诱导通过朗读吟诵,让学生潜

    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

    内容分析就必须注重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它是构

    成阅读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课程标准提

    出的“感悟、积累、运用”,除了读之外,还在着大量的其

    他学习活动,例如说、听、写、思考、游戏等。读是感悟、

    积累的重要手段与方式,说、听、写、思考、游戏等也是积

    累、感悟、运用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在不同的时候针对不

    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对象运用,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这些方式

    往往体现为训练,就是“读”也是训练的一种方式之一。我

    们的语文课堂提倡以读代讲,是为了减少教师对课文进行繁

    琐零碎地分析,把读书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语文教学

    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

    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

    作了这样的要求。

    3 多形式读

    课堂教学要避免单调乏味,有效的策略之一是设计形式

    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在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享

    受到读书的乐趣。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读书的形式也就多

    种多样。阅读目的:引读、范读、赛读、评读、品读。阅读

    速度:速读、慢读、跳读。阅读人数:个别读、开火车读、

    小组读、男同学读、女同学读,集体读等。是否出声:默读、

    朗读、背诵。阅读意图:精读、略读、浏览、正确地读、流

    利地读、感情朗读。读与其他语文学习相结合:抄读,读思、

    边读边想象画面、诵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读、表演读、读

    画、听读、读说、读写„„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让他们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为学生

    创设多种多样自读自悟的机会,在生动活泼、乐此不疲的读

    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积淀,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文

    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

    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

    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

    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

    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之目的。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选准“读”的内容。

    只有选准了“读”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

    品词析句、体味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

    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引导,给予浓墨重彩的强化,并

    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细读,体会它的妙处。欣赏价值极高的

    地方。课文中有些描写精美的片断,它不仅内容生动,语言

    形象,而且引人入胜,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何将

    这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

    景,进而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

    教学需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思,引导他们进

    行语言的鉴别与欣赏,熟读以成诵,积累美词佳句。文章是

    表情达意的工具,鲜明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

    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才

    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鲜明的态

    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

    露出来。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

    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

    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

    “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

    现“训练”。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

    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参考文献

    [1]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

    出版社,2001.

    [2]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5.

    [3]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

    出版社,2003.

    基础教育

    40 2016 年12 期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