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子理论”对归化与异化的看法
2016年8月15日 17:15 作者:甘祖荣甘祖荣
【摘 要】Brown 和Levinson 在 1978 年提出了“面子理论”,第一次系统的从理论角度谈论“面子”。在此基础上,scollon 又指出:面子是一个矛盾的概念,其中包括两个子概念:“参与”(involvement)和“独立” (independence)。这些理论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本文以面子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与面子理论的联系,并指出当我们在选择归化或者异化翻译策略时候,应该要考虑到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双方的“面子”,在选择归化或者异化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度”。
【关键词】面子 归化 异化 度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交往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极为频繁,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学外语,教外语,用外语的人越来越多,关于翻译研究的人员只增不减。1978 年英国学者Brown 和Levinson 提出的面子理论对我们跨文化交际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Scollon 把Brown 和Levinson 关于面子的理论加以引申,使其涵盖“整体面子系统”(global face system), 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面子涉及的“参与”和“独立”两方面作了更详细的论述。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行为,是一种艺术,属于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要做好翻译,译者必须要有扎实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作为译者该有的道德素质,另外,翻译策略(理论)对于翻译行为也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翻译策略来说,归化与异化是我们在翻译时所采用的常用翻译方法。本文运用面子理论中所涉及的“参与”和“独立”(或“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个方面与归化和异化作了对比,指在更进一步地地认识翻译策略中的归化与异化,最后指出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选择归化或异化时应该把握好一个“度”, 在必要时候应该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可能地维护好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以及原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面子”。
一、关于面子理论与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
“面子”概念是由胡先晋在1944 年最先提出来的, 关于面子的定义也比较多。Brown 和Levinson 将“ 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面子是一个矛盾的概念,因为作为一个交际者,我们必须参与(involvement)交际的另一方,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独立(independence)。在交际过程中,这两方面都是不可避免涉及到的。Brown 和Levinson 又把这种参与和独立叫做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 ) 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所谓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另外,他们还认为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常常面临一种双层危险(double risks),即双方同时面临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挑战:如果给予对方过多的关注或是参与,势必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利和独立性;反之,如果维护自己的独立和权利时,可能会侵犯对方的权利和独立,同时又会降低对对方的关注。因此,绝大多数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FTA)。所以,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交际者,既要考虑维护自己的面子,又要懂得尊重别人的权利,只有真正做到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的交际,才是一个成功的交际。
归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和异化(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是由Venuti 提出的两种翻译策略。所谓归化, 是指遵循目标语言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公然对原文采取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上的典律(canon),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等。采用归化法意味着使译文清晰流畅, 把原文有可能带给目的语读者的陌生感尽可能的减少, 甚至有时候对不符合目的语当前主流价值观的源语内容剔除,以达到让目的语读者能更好地读懂之目的。所谓异化,是指偏离目的语当前的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采用异化翻译味着译文保留了原文与目的语文化的不同,或保留了原文的异国风味,从而打破目的语常规,偏离了目的语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归化与异化自提出之日起,其所包含的思想就不断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翻译家和翻译工作者,关于两者之间应怎样协调的“争议”也从没有停止过。
二、面子理论与归化和异化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知道参与(involvement)和独立(independence)是我们交际中关于交际“面子” 的两个方面。我们在交际过程中,必须要尊重交际双方的面子。要尊重双方的面子,我们必须要尽可能的在维护自身权利和独立的同时,也要尊重另一方的权利和独立。然而,任何一种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面子”的交际策略都是不妥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在翻译中,归化与异化是译者常常采用的翻译策略。上文对归化与异化的定义已经做了阐述。关于翻译中采取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笔者认为:归化与异化,如果不好好把握度或者不使用更多的翻译策略进行“辅助补救” 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源语文化方的不尊重,不能完全算是成功的翻译。
作为文化转向的产物,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必然包含了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内涵。Venuti 认为,流畅的“归化”,从某种程度上掩盖了文化的差异和原文的历史感, 216 217
作文教学研究
2015 年第6 期
将目的语的主流文化强加给了原文,并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读者认为被目的语主流文化污染过得译文就是原文原貌。在我们平时的翻译中也常常不能避免忽视了源语所包含的异国文化信息。比如:我们会把lucky dog 直接翻译成幸运的人。这样的归化翻译是极为恰当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琢磨,我们这样的翻译是不是造成对源语所隐藏的异国文化的一些忽视,从而没有完全向目标语言读者传播源语中的文化?即我们并没有向读者更进一步的传播源语中的异国关于dog(狗)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希望把自己的文化主动翻译出去或让自己的作品被翻译出去,以达到世界了解自身的目的,从而发扬本国文化。我们在翻译时候,如果只是顾及一味的归化,从而忽视了源语方所隐含的某些异国文化, 站在源语作者或者源语的立场上,这是不是对源语文化“积极面子”的不尊重?
所谓异化,是指偏离目的语当前的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采用异化翻译意味着译文保留了原文与目的语文化的不同,或保留了原文的异国风味,从而打破目的语常规,偏离了目的语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具体说来,采用异化翻译有助于对目标语言施加反我族主义的压力(ethnodeviant pressure)具有把读者带到异域的作用。然而,一味的异化,由于保留了原文与目的语文化的不同,这在意识或是认知方面,对读者都具有较大的挑战,尤其在目的语文化中有相应的文化对应,但是为了宣传原文方的文化,我们把原文的内容全部强加给目的语,强加给读者,从而全盘否定忽视目的语的文化和读者的感受。对源语文化的过分关注,对原文作者目的的过分迁就,站在目的语和读者的立场,这种极端的异化是非常“暴力”的,乃是一种“殖民翻译”。也是不给目的语文化和读者”面子“的一种体现。
三、基于面子理论对归化和异化的思考
(一)归化与异化的选择要有一个度的把握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所采取的极为常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关于两者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息过。笔者认为, 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都有其优势与不妥之处,没有一方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我们在选择归化和异化的时候应根据翻译的目的,读者角度等选择翻译策略,注重度的把握。对含有丰富内涵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如果译者是以介绍源语文化为目的,那么应该以异化作为主要的翻译策略,保持原文的异质性。作为中国译者,我们的任务重点是转向中译外,在尊重外国文化的同时,我们应尽可能地保持我们中国原有的文化。如果是为了迎合目的语作者的口味,减轻其阅读负担,那么应以归化策略为主。任何国家,任何译者都不能为了宣传自身文化的目的,以不尊重他国文化为代价。另外,译作读者也是我们考虑翻译策略的一重大参考。无论是何种翻译,都需要读者的认可才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在选择归化或者是异化时,应根据读者的目的或兴趣加以选择。以英译汉为例,如果我们翻译一部英文文学作品,如果读者是懂西方国家文化的人群,那我们就可以直接考虑异化的翻译策略。反之,如果读者对英美文化并不是太了解,或直接是一窍不通的人群,那我们应采取归化翻译策略,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
(二)归化与异化,都应尊重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双方的“面子”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通过翻译,有助于我们互相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从而更好地包容,学习对方,最大限度地消减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维护和平,共同繁荣。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对外翻译本国自身文化已经成为潮流,各国都希望世界了解自身的文化。作为译者,我们不管是对外翻译自身文化还是引进翻译外国的优秀文化,都应该站在源语与原文作者与目的语和读者的立场,应做到“不偏不倚”,对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对原作者和读者都应持尊重态度,维护好彼此间的“面子”。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常用的两种策略,关于两者的争议也没有间断过,也不会间断。无论采取归化还是异化,我们对源语和目的语,或是原作者目的与读者感受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满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采用归化或是异化进行翻译。当我们在运用归化翻译时,作为译者有义务对原文作者和目的语作者进行解释,还应该用“注释”等辅助翻译手段加以向读者进行额外的“异文化解释”,这是对源语作者和读者的尊重。同样,当我们在运用异化翻译策略时候,我们更应该向目的语和读者方用“归化的方式”进行解释,在考虑源语传播本国文化时候,也应该考虑目的语和目的语读者的感受,这也是对交际双方的一种尊重。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是传播和引进优秀文化的有利手段。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最常用的两种翻译策略。我们在选择归化或是异化时, 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一味的归化,不注重源语中异国文化的翻译,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对原作者的期待有所忽视,这是我们对原作者和源语文化权利不尊重的一种体现。同样,如果我们一味的异化,总是以源语的文化,原作者的目的为导向,而对目的语文化和读者的感受不屑一顾,这也是对目的语文化和读者的不尊重体现。极端的归化和异化都是不正确的翻译策略选择方式,我们应该在选择归化或是异化时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以一种公正的态度对待翻译,真正做到给源语文化与原作者和目的语文化和读者各交际方足够的面子。
参考文献:
[1] 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 J].中国翻译, 2002(9).
[2]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3] 许建平. 英汉互译——- 实践与技巧[ 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甘祖荣(1991-),男,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