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社会需求为导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职称论文发表网
2010年11月06日 13:31 作者:论文网【论文关键词】社会需求;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大学生要在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持续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具备不同于他人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从德育教育实效性、自我学习能动性和创新发展积极性等三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的与社会需求结构相匹配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要在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持续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具备不同于他人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能力,是相对于其他学生的比较优势能力,是个人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地对自己己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提升和创新,形成个体所独有的、不能被他人仿效的、能使自己在竞争环境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为面对用人单位的严格挑选能满意就业的能力以及在工作实践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有利于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与社会需求结构相匹配的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学生依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
1.社会对大学生的核心能力素质需求
为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核心能力素质要求,我们对2008年12月来校参加校园大型招聘会的179家企事业单位展开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在问卷中,我们提供了关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9个内容选项,让用人单位对其在录用毕业生过程当中所最看重的大学生的核心能力素质指标进行排序性多选,我们得出以下结果(见表1)。2.从社会需求看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涵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在第一位中,用人单位选择最多的是“良好的道德修养”,占到第一位所有选择的40. 9%;在第二位中,用人单位选择最多的为“完善的学习能力”,占到第二位所有选择的25. 0%;在第三位中,用人单位选择最多的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占到第三位所有选择的24. 5%。如果我们对表中9个选项的所有百分比进行累加,看其在所有选择中的比例,我们会发现“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善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依然以21. 6%, 19. 2%和14. 8%排在所有选项的前三位。
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核心能力素质需求可以看出,大学生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必须符合用人单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尤其是在道德修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优于他人的表现。“良好的道德修养”来源于社会对大学生“做事先做人”的期待;“完善的学习能力”是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在实践中充实、锻炼和提高自己:而“勇于创新的能力”是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单位事业谋求更大发展。我们依此可以将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2. 1道德感召力 职称论文发表网
道德感召力,是一个人以其道德魅力感化、召唤和激励其他人共同实现目标的能力和力量,是大家对此人的一种心理认同的合力。一个有道德感召力的大学生会具备自尊自信、乐观向上、忠诚守信、仁爱互助、吃苦耐劳、谦和善良、感恩宽容等多种优秀品质,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可以帮助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并调节与他人的关系,激励自己和他人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 2学习提升力
学习提升力即指个体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新知识、新经验并内化为自身素质的同时让个体自身得到发展的能力。大学生通过大学期间良好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让自己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很快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主动去获取前人积累的经验,在人与人的相互沟通交流中、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能力,从而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 3创新促进力
创新促进力是指个体在现有知识架构下提出新理论、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知识经济的强劲发展让是否具备较好的创新能力成为判断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强有力推动者,良好的创新力可以使他们在工作中既立足于本职岗位,又不囿于现有工作模式,能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不断推陈出新,推动个人和单位事业的更快发展。
3.高校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3. 1知行统一,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向大学生传授道德理论,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并让正确认知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做到知德行善,知行统一。首先,高校德育教育要通过传授反映时代精神、符合学生需求的德育内容来促进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发展。高校德育内容是德育体系的核心,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必须紧扣时代发展主题,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折射社会正义与公共理性,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坚持理性与心性相结合,以期更好地被大学生接受,并内化成他们自己的道德信念,进而按照道德要求正确地进行德育实践。其次,高校要努力拓展大学生道德实践的渠道和方式,固化大学生德育教育效果,实现知与行的真正统一。高校德育教育要通过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外生活、社会活动等环节,加强道德行为的规范与实践,让大学生在反复的是非、美丑、善恶等对比选择中,内化道德品质,提高道德水准,深化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积极推动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使大学生在各种环境中积极地按照道德要求践行道德行为,从而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目标。
3. 2自主创新,提高大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动性
近年来,各高校都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其中不仅要有教师“教”的创新,更应有学生“学”的推动,要确立学生学习的自主与创新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构筑与时代发展趋势与特点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一方面,高校要提供给大学生进行充分自主学习的条件。高校要通过灵活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知识信息获取平台来最大限度地此促进知识在学生中的扩散,从而大大提高大学生以个人兴趣和专业为依托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提倡大学生的创新学习理念。高校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思维敏捷、有创新意识、有创新热情的特点,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层次的学习价值观、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大力开展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为主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研究探索的欲望,让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主动思考,积极提出新问题、新思想、新观点、新设计、新方法,从而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培养、发展大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3. 3评建结合,激发大学生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职称论文发表网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大量新知识、新观点的交汇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因而高校也成为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良好阵地。首先高校要建立有利于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一方面高校要树立积极的创新教育理念,在校园倡导热爱科学、敢于探究未知、敢于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强化独创性和多样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高校要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师生互动的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其次高校还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充分体现个性发展的积极特征,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有意义的创新成绩都要敢于肯定,同时给予及时有效的奖励,并通过长期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学生追求创新能力发展的积极性。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大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只要大学生能根据社会的需求适时进行调整,就能塑造成为被社会真正认可和接受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