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双方行为交融的舞台。按照教育本质而论,课堂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地方,更是育人的疆土。就目前课堂教学要形成的价值而言,更多的却是摒弃了教育原有的育人目的。显然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取向”行为,能导致了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不和谐、不合作,以至于出现学生学习呆板僵化,甚至捣乱行为也时有发生。而学生对“填鸭式”学习、理解式学习的映象构建等都有畏惧心理,特别是由于长期积累的问题较多,再加上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得法,从而使学生十分害怕进课堂,更害怕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
怎么解决学生这种畏惧退避课堂的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来,本人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实践。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的教学期望表现在
工程论文发表 所组织的活动当中,并让学生有所悟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正是教师最大的教学期望。然而,这样的“期望”却不是学生愿意承受的。因为短时间内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并掌握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达不到。这既违背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也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学生们认为,自己达不到教师的期望是愚笨的表现。
鉴于这种认识,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把自己的期望分为几种情况:远景期望与近景期望、个别期望与集体期望等。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自己的具体期望,并据此设计出相应的师生双边活动要求,把它们贯彻教师教学行为当中。例如,学习“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根据“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目标,笔者确定第一课时的一个期望:学生必须注意到所列举反应的不同之处(包括反应物、反应现象),并能思考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为此,笔者设计如下的教学流程:
但是,如此设计还是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教学期望———所包含特有的教师情感。因此在教学的“教师指导”环节中,教师必须把“反馈与评价”渲染成极富感染力的手段,使学生领悟到教师对学生的一份期盼与等待(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学生会在鼓励与期待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并改变和提高自己。
二、建立有趣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
学习本是一件有趣的活动。但学校的学习为什么使学生感到无趣呢,这可能与组织的学习活动本身有关。据笔者观察,教师在讲授知识时,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知识的整体性与过程的流畅性,有意或无意地抑制了学生的好奇心,甚至是他们的兴趣。因而学生便对参与教学双边活动没有主动性,并认为“我要学的学不到,何别再学”。在化学教学中如果出现类似问题,即便是原本有趣的化学实验也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何况还有枯燥乏味的化学理论。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维持学习的兴趣,学生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由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处处以学生为着眼点,把学生从被动的位置推倒教学活动的前沿,而教师只是处于指导协从学生的一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就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长期以往其学习意识、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就势必大大增强。三、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尽现教师风采与个人魅力
工程论文发表 教师个人无论怎样设计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不能做到最好,只能做到更好。这是因为教学的可变因素较多,教师难免有疏漏,再加之课堂上可能有突发事件的影响,干扰无法消除。但是能不能将干扰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甚至将坏事变为好事,这就要看教师的个人素养。
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笔者认为,它包括: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与先进的教育技术、学识与专业水平、待人接物的态度、临危应变能力等。教师无法把自己个人素养设计到教学活动中,而这些却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影响着学生。根据文献资料并结合笔者的观察,教师个人素养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可以到终身。最近的研究证实,教育质量的好坏,不在于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是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
显然,一个一成不变的教师将会平庸化,他也不会设计出出色的教学双边活动来。因此教师的再学习深造,就摆在广大教师面前。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首先得有优秀的教师作为前提。鉴于这样的认识,笔者除了虚心向同行学习请教外,还积极进行学识上的深造,力求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并通过现有手段来掌握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具有鲜明风格的教师。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双边活动设计,不仅仅是个教学技巧的问题,更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反映。是教书的匠人,还是育人的大家,尽在教学过程细微末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