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性反思的基础问题
现代性是一个当今现在的较为火热的关键词,对于现 代性的定义,粗略计算有137种定义。那么,就几种方式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代性从生产力角度讲,可以理解 为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的一个增长带来的社会现代发展。
世纪现代性发生后,变化速度可谓是空前之快,超过了 人类过去几千上万年的变化,并且变化越来越快,甚至社 会结构跟不上步伐。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史起到了中 流砥柱的作用。现代性从社会角度讲,出现了一种资本主 义,从广义上来讲,是一种普遍化的制度力量。只要进入 现代性社会,就有会计制度管理制度。那么从价值角度看 现代性,人追求功利,追求财富,在现代性是肯定的一种 价值,体现了一种价值观和支柱。现代性最重要的基本情 况是产生了真正的个人,没有现代之前,个人是不完整 的。现代社会以来短短300年时间,但是作为现代性则很早就有。现代社会是由现代性逐渐发育来的。
关于对现代性的反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现代性有 没有一个基本原则?比如说,谈到现代性国家,那么是否 存在现代性国家。这样就是把国家分为现代性和古古典 性,果承认有古典性的国家,那么接下就应当去讨论,现 代国家是否存在共同的基本原则?文化的多元和制度到底 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文化传统毕竟是不能改变的,黑格 尔曾经在他的法哲学原理想中提到,制度是在文化之中 的。制度应该是在文化土壤中,文化的多元本身又需要制 度的保证。如果制度不加以保证,那么文化的多元就没有 办法得到保证。原因就在于我们会把一种文化略掉,出于 政治的保护、军事的需要,来灭掉一种文化,灭掉一种弱 小民族,因此不可能存在一种文化的多样性。现代国家一 定要有宪法,那么宪法是否有真正的共同点,那么在宪法 之下的成文法也受到一定文化的制约影响,比如说,一个 民族的风俗习惯,婚嫁安葬的制度,对男女老人的态度, 衣着等等这一切都会有差别。那么在根本上是否有真正的一致性,是我们需要值得讨论的问题。
二、文化多元现代性
埃森斯塔德认为,进化最重要的特征是社会分化。社 会分化导致了进化的发生。社会的分化首先是分工,人与 人的分离,包括职业、权利等等。分化一部分是劳动分工,另一种则是意义的分化,关于正当正义的划分。
全责组织就是全能的、全责的。本来是应该政府分工 承担起来的,以公共权力为核心建立的人类社会包括三大 暴力:物理暴力;话语暴力;间接暴力(财富)。这三种 会进步为三种政治,文化,经济的暴力。西方的一种分化 过程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参照。张光直先生曾经提到,中国 现代性的主要动力是政治,而西方通过巴比伦、罗马发展 起来的权力和财富和话语的交织在一起,逐步走向分化。 那么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政治因素是决定中国财务的主要 因素。卢梭曾经说,去圈一块地,说这块地是我的。这是 最现代的资本主义确定资本权的第一个人。下一步,就是 要他人承认,再下一步要法律承认。法权首先确定私有财 产的正当性。但是在中国,这些所谓的财富首先是由全责 政府先占有、控制的。中国文明的这种进化靠政治权利掌 控推动的是连续性的文明,这种连续性文明是大多数国家所走的道路。
现代性起源于欧洲,中国有两次融合外来文化,一次 是魏晋时期佛教的融合,另一次是晚清时期开始被动融合 西方文化,表现在于政治体制社会分化的大变革。这一次 的挑战,是有现代性伴随着侵略西方的扩张。现代性是一 定伴随着侵略,伴随着西方的扩张。那么就随着西方的扩张,会有一定的防卫。
当代世界的一种视点,于50年代上个世纪流行的工业 化与现代化,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都不一样。现代性,是 一个可以弥漫到全球都变得一样的世界。现在西方世界又 开始重复马克思的想象力,但是多元现代性一定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三、马克斯·韦伯的现代性思想
马克斯·韦伯是在研究现代性的无法跨越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是谈论到现代性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在这里,韦伯认为,现代性的特点是理性化和理智化,也就是说理性化和理智化是现代性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韦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研究了“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从那以后的“韦伯问题”开始发展延伸到世界的各种文明之中。不仅体现在经济、文学、科学、艺术、法律等等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欧洲近代资本的特点。韦伯问题其实有两个方向,其中一个是中西,一个是古今。“韦伯问题”并不是一个,我们仅用来仅理解历史发展,而是抛出了一个值得思考和反思的事情,在我们对于现代性的追求中,怎么做才是正确和有意义的?文化的多元性发展,并不可以完全表示现代化的进入方式有多种多样。如果有新的伦理思想,怎么样能够区别“前现代”与“现代”?相反来说,我们不能强调文化的特殊性,不能等同于要避免一种虚无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对韦伯思想的进一步发 展,也是一种对对新教伦理的重大挑战,尽管他无法回避“韦伯问题”。韦伯的现代性主义是现代性的西方形式,也称之为资本主义形式、那么现代化是必然趋势,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任娜,朱必法.论“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及其伦理价值 [J].决策与信息韦伯著,钱永祥译,学术与政治
毕天云.论韦伯的现代性思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鹏.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D].吉林大学
刘思宇.从现代化到反思现代性——新时期古代文论研究的跨学科思考[J].南方文坛
杨启铎.马克思·韦伯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李平华.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席勒美学[D].南昌大学作者简介:杜芊芊(1995-),女,山西大同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