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文化财富,而不是没有生命的化石、 了部分博物馆门庭冷落的局面,难以发挥馆藏资源的教育
秘不示人的“宝贝”、束之高阁的古董。 作用。如今博物馆必须走出象牙塔,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假如说城市道路是社会基础公共设施,那博物馆怎么 将最前沿的科技文化成果展示给人民群众。条件允许的情 就不是社会基础公共设施呢?只不过前者为物质型,后者为 况下,博物馆须不断为社会提供展览服务,缺少了展览的 精神型;前者奠基物质的路,后者奠基文化的路罢了。但 博物馆实际上存在意义不大。人们参观博物馆只为了学习 在很多人心中,博物馆仍然只是文物的馆舍,它的功能依 历史知识,开拓视野而举办一场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的展 然是保护、收藏、展示文物,一切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服 览,会使人们记忆深刻、流连忘返。
务。这着实将博物馆过于物化了。随着物质文明快速发 三、提升服务质量是博物馆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
展,人们对于充实自身精神和提升自身素养有了更多的诉 “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开始寻求文化精神生活, 求。藏品为博物馆进行文化传播的载体,博物馆以前的工 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多样化,今后会有更多的人走进博 作重点是保护和研究藏品,展览则是博物馆进行文化传播 物馆以理性的眼光去感受每段历史。博物馆必须密切关注 的基本条件。如今博物馆正处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 观众的需求,不光因为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也因为 本”转变的重要时期,工作重点变成了服务公众,人们越 观众的合理意见与正当要求能够促进博物馆工作不断完 来越意识到人文精神才是博物馆的根本精神,博物馆教育 善。人类的行为受情感支配,一场电影能够让人们感动落 功能日益突显。 博物馆应当注重藏品的研究,应当将藏品 泪,那么同样是文化产品的藏品展览能不能起到同样的效 展示给观众,更应当关注观众的需求,并从观众需求出发 果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展览与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同 将对藏品的研究成果转化成观众易于接受的科普化知识。 样能使观众热泪盈眶。如今博物馆事业蒸蒸日上,从业者 注重馆藏资源、用心办好展览、提升服务质量,是博物馆 不仅要做好藏品保护和展览工作,更要与时俱进,健全珍
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贵文物的社会服务功能。
一、注重馆藏资源是博物馆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 “人”的因素是验证是否将藏品意义与价值准确传递给
博物馆是陶冶情操、提高认知的殿堂,它向人们展示 观赏者的考量标准。只有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单向传输改
了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对文明的探索与对历史的景仰。 为双向互动,观赏者对馆藏文物产生情感和共鸣,馆藏资源
对于观众来讲,藏品的催化作用一般是看不见、摸不着 才算真正“活”起来。但观赏者始终是一群动态的人,博物
的,但却在无形之中提升着观众的综合素质。确切地说, 馆需要重视他们的信息反馈,以实际方式走近观赏者内心,
博物馆是人类心灵的向往,是科学知识的储藏室,是社会 让博物馆在发展与修正中有所凭借与依靠,在变与不变的决
浮躁的过滤器。 策中有所依归。 观赏者切实感受到博物馆是他们放松和思 文物启迪文心,藏品涵养艺品。作为博物馆心脏的藏 考的地方,是让自己的人格和情操得到升华的地方,如此他
品若被利用好,就不仅是静止的物件,还变成了催化化学 们的收获便是深刻长久的,而不是浅表性的。
反应的酵母,其对观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缺少了藏 四、结论
品,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便无法实现。不管是自然遗存或者 传统封闭单一运营模式显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 文化遗存的藏品,全都是博物馆举办展览的基础,也是传 求,博物馆须转变观念,寻求自身优势,在确保弘扬主旋 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随着公众综合素质的提 律的前提下,服务观众、奉献社会,在服务中赢得发展, 升,大多观赏者已经不易满足于刻板的说教,而藏品刚好 让社会广大知性人群愿意进入博物馆为自己镀金,让博物 弥补了所谓的生动性不足。藏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 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展现。
宝,不仅真实而且形象,其教育效果在某些方面相比于文 字来说略胜一筹,是观赏者了解历史、精神升华的重要途 参考文献:
径。博物馆研究人员在研究藏品时,要对藏品信息去粗取 [1] 甄朔南.博物馆要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中国博物
精、去伪存真,充分发挥藏品内涵的教育作用。 馆,1999(4):11-13.
二、用心办好展览是博物馆顺利开展工作的依托 [2] 刘婉珍.博物馆观众研究(自序)[M].北京:三民书局,2011.
一直以来大多数博物馆始终以高雅文化者自居,向人 [3]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新形势下博物馆工作实
践与思考[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