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舞蹈艺术 素质教育 作用
教师论文发表 教学论文发表 数学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教育论文发表网 论文摘要:笔者从自身舞蹈艺术教育经历和创办学生舞蹈业余团体的实践体会出发,分析了舞蹈艺术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特别是通过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在增强团队意识、同学情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舞蹈是人的情感产物,它既善于表达人的强烈感情,也能反作用于人的情感,是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的心田,感染人们的情感,影响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对学生进行经常的舞蹈训练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发育,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耐力和灵敏度,增强体质和综合素质。在舞蹈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使他们变得活泼可爱,开朗自信。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舞蹈教师于2001年在石河子大学创办了第一个学生舞蹈团,担任团长和编导,凭着对舞蹈教育的热爱和执著追求,与热爱舞蹈的学生一起训练、编排,并在参加各种活动和展演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为学生提供了解舞蹈和尝试舞蹈的机会,让学生强化了自身形象气质的培养,增强了自信心。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舞蹈艺术教育实践经历和体会,谈谈舞蹈艺术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一、在增强大学生团队意识中的作用
笔者在创办舞蹈团开展舞蹈艺术教育过程中,所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不同年龄和性别,他们是凭着对舞蹈的热爱、对老师的欣赏和个人的追求而做出的选择。他们凭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不同的知识背景,产生了对于同样的舞蹈作品而产生的独特的理解,对提高自身舞蹈艺术素质涵养起到促进作用。
团队是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和为他人服务的基地,一个团队要维护其统一,其成员之间必须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判断是非的准则。作为学校的课外舞蹈社团,成员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多的习惯是他人为自己服务,笔者作为舞团的组建者和编导,不仅限于专业上的指导,还需要在管理上将简单的“聚”在一起转化为“团队精神的凝聚力”。舞蹈团以舞蹈为媒介,排练、演出、比赛等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成为引导学生的极佳环境。排练中的合作,动作的到位,队形的整齐等不仅从专业角度上要求学生,而且还能在团队中营造互助友爱,共同进步的团队氛围;演出和各种比赛不仅锻炼学生,也是满足学生的成就感需要,他人的赞许,获得比赛的奖项,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感到精神上的满足。
总而言之,当成员真正形成团队意识并产生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时,凝聚力才能真正形成并最大限度地产生凝聚的效应。
二、在大学生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舞蹈是一门严格的艺术,也是残酷的艺术,要让学生能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坚持,首先要求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只有对教师的品德、人格和能力有了首先的认同之后,才能对其教学要求和所做的事产生认同。
在舞蹈教育中集体舞居多,在排练中学生要注意队形是否整齐,动作是否一致,这就需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强调舞蹈排练不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而是通过学生个体参与的集体活动,是合作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要求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合作才会成功。
在训练中还要培养学生不仅要用耳朵听音乐的节奏,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音乐的内容和带着灵魂去跳舞。舞蹈团作品第一次亮相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届大中专艺术节舞蹈大赛上,那段经历和考验是难忘的。赛后,舞蹈团男队队长俞世仲在校报上这样写道“初赛的时候,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音乐放了一半就关了,我的心惊了一下:完了,所有的努力白费了。但我还是没停下,因为主演——我们的老师依然在舞,就像什么事没发生,其余三十多个同学也在跟着继续舞蹈;这一切得益于老师平时对我们的特殊训练,节奏早已在我们心中,我们和老师的心在一起。台下由最初的起哄到非常安静再到雷鸣般的掌声,我们终于渡过了没有音乐的五分钟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认可。
三、在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中的作用
(一)加强基本功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与形式,它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注重教学过程,强化基本功训练,明确训练目的和用途,让学生们明白舞蹈是一门循环渐进的学科,每种能力的形成都要经历无数次的练习和感受才能产生。同时注重评教环节,学生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都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基本功是在逐步增强,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在每完成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任务时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培养学生严谨、勤勉、谦逊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教他们学会缓减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在基本功训练组合上是让人费很多心思的,让每个组合总是有新意,还要有难度和美感,以此让学生感觉到基本功是舞蹈的重要环节,好的基本功组合也是很好的舞蹈作品,从而激励他们刻苦练功的劲头,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二)强化启发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
最真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学生教和编的能力也是在表演训练时积累起来的。舞蹈表演训练是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学生用各种情绪和情感说话,让他们认识到单纯的不怕吃苦是不行的,还必须培养较高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明白对舞蹈的认识、实践和评价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又如何去感动别人呢,没有自身对美的感受又何谈表现力呢。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笔者还会注重启发式教学,把理论知识和欣赏课加进来,边看边讲作品的背景和内涵,以及舞蹈所要表达的意境。
在教学中强调表演中运用眼神的重要,培养学生要会运用会说话的眼睛,让眼神、动作表达出对音乐和舞蹈意境的理解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梦想;启发他们把内心的美好和善良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动作相呼应,让学生充分理解“一人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在舞蹈表演中发挥的情感表达和传递的作用,感受到什么样的肢体语言才是有生命的;还经常让他们分组相互观看,就表演和动作上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在舞蹈教学和表演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表现美、感受美。
(三)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创造潜能,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人的创造力是美育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开展大学生的舞蹈活动,不能只局限于学习优秀舞蹈作品,而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编创能力,让他们能用自己的肢体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鼓励和开发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或是对民间舞的改造,或是对古典舞的发展,或是运用现代化的手法表现…..只要是能够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能表达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主题,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们的舞蹈创造能力的开发,实际上还是一种形象和空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立体思维的培养,21世纪将会有很多交叉学科的产生,需要人才具有多向思维的能力,将来学生能触类旁通,将这种能力运用到其他造型艺术或与其他学科相碰撞而产生新的发明创造也是不无可能的事情。
教育的本质在于创新。如果说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从“学会”转向“会学”的话,那么,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会”而在于“会教”,只有会教的老师才能教出会学的学生。作为高校舞蹈教师,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在舞蹈艺术教育和实践过程中运用现代的教育方法,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国宾主编.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 贺志朴,姜敏著.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3] 杨中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3.
[4]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5] 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 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孙国荣,余美玉.大学生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