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11月底公布的消息,截至2019年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95.8万。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提出要“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近年来,学界对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界对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宏富而多样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总体生活质量较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均低于一般人群。
表明,HIV会引起广泛的身体改变,脂肪分布改变和脂肪营养不良便是其中一部分;在心理方面,郑立娜报道HIV感染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还有研究显示,HIV感染者心理生活质量水平在4个领域中表现最低。严莉萌对HIV感染者的社会环境包括社区居民、媒体从业人员、在校学生卫生服务提供者、及感染者家属进行调查显示,各类人群对HIV感染者歧视态度严重,HIV感染者及其家属能获得的环境支持较少。
感染者生活质量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支持、经济情况、治疗及应对方式等为主要因素。首先,社会支持与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成正相关,即艾滋病毒感染者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生活质量就越高。程玲提出,贫困使得HIV感染者和病人的医疗、生活照顾以及营养无法得到保证;艾滋病人群贫困问题如果得不到遏制,其结果就是增加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死亡速度。目前,针对感染者的治疗主要为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可以使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此外,不同类型应对方式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生活质量也具有差异性。John Kowal对加拿大渥太华感染者进行健康行为、抑郁症状和应对方式的问卷评估后建议可将抑郁症状、身体活动和应对策略作为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有助于改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疼痛特异性生活质量和整体生活质量。
学界关于提升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的介入研究也异彩丰呈对于提升艾滋病毒感染者生活质量的介入研究,主要为医学和心理学关注较多,近年来社会工作专业对此的关注也开始增多。
护理学较多关注如何应用专业方法更有效的改善感染者的生理状况。医学和心理学人员有较多机会和HIV感染者面对面接触,并且多数时候都是有需要的感染者主动到医院、咨询中心接受治疗和帮助,他们对于感染者的生理、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巨大的作用。研究者普遍认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随访对改善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潘宇韵提出由医护人员及志愿者建立起自我管理教育小组,对感染者进行口头讲解健康知识以及设置防治宣传栏。孔方采取了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包括个案计划的实施、反馈、评估及评价环节,结果显示,感染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国内社会工作在此领域的研究逐年增加,但在研究对象上更加倾向于细化或者聚焦到某个点上,国外发展相对成熟,对国内的发展和应用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刘洪波通过访谈主要对女性吴焱梅
(西北大学 陕西西安 710100)
摘 要: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患者在美国被发现以来,艾滋病开始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我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目前学界对于感染者的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其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介入两个方面。
关键词:HIV感染者;生活质量
感染者进行需求调查,再在针对社会工作5大方法进行普适性介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问题和需要设计出包括情绪类服务、婚恋类服务在内的个别化方案。而姚霞关注了针对HIV感染者的反歧视,她提出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与艾滋病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的影响层面、艾滋病相关服务提供者、服务的目标人群三个层面进行介入。虽然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包含了个案、小组、社区、社会政策等,但是社会工作在提升HIV生活质量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其全面管理和开展对感染者相关工作的能力也相对不足,说明未来社会工作可介入的空间还是相对较大。国外社会工作者在应对这一流行病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Edmonds A表示亚利桑那州社会工作者是测试、教育、支持和治疗HIV项目成功的核心,并且在HIV护理连续的各个阶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针对提升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的对策研究中,国内学者分别提出了包括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模式、综合管理模式等不同的模式,还处于理论研究和探索阶段,国外已有大量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高晓晖提出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孤儿综合管理,建议充分利用社区功能、社区环境和社区文化背景,为其提供包括课外活动、技能培训、关爱抚慰、政策帮扶、卫生服务以及监督指导为主题的服务。周宇珍提出应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合作平台。这些模式均强调多方位的合作以更好的服务于感染者,但是更多强调对HIV感染者的管理,而实际为提高感染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内容略微薄弱一些。从政策层面上看,目前对于感染者的主要福利仍是提供定点医院免费治疗的扶持,仍缺乏除治疗以外针对感染者的较系统和全面的综合对策。
文献评述
通过对现有关于改善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可以看到,学界已从医学视角、心理学视角、社会学视角等角度对HIV感染者生活质量有了较为成熟的探讨,而且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方面面的介入性研究正呈增长趋势。但文献分析显示,目前国内的研究普遍注重于某一个点,研究过于细小和狭窄,每一项研究均将HIV感染者生活质量问题的某一个方面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忽略了HIV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全面性,即忽视了HIV感染者生活质量问题既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既是个人问题,也是政府问题;既是身体问题,也是心理问题;既是物质问题,也是精神问题的特点,更是无视这些问题都是相交相织,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开的特点。因此,现有的研究,对于如何系统的、全方位的提升感染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参考文献
严莉萌.我国艾滋病社会歧视的政策干预研究——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程玲.艾滋病人群贫困状况及反贫困政策研究——以湖北农村为研究对象[D].武汉:武汉大学
程玲.艾滋病人群贫困状况及反贫困政策研究——以湖北农村为研究对象[D].武汉: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