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理想信念、文化思想和精神观念,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逐步生成的社会物质生产和思想精神的宝贵遗产,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可从第一课堂教学资源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三课堂资源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两大方面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传统文化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课堂教学资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资源建设的路径研究
文/毋靖雨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弘扬传承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形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讲话中,可以看出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又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阐明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及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后其存在的价值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可见,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深刻阐释了对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积极态度,提炼、升化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应积极贯彻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因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为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次指导性地提供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渗透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从而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审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不难发现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略显冗杂、教育资源缺乏整合、教育方法枯燥且习惯性“灌输”,影响了育人实效。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从民族复兴的发展大局出发,指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即“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1]
应对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部
分持积极态度。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结合习近平同志关于如何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高校在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育人工作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工作有机耦合。可见,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指导着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地传承与发展, 既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过程, 也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凝聚文化育人与立德树人力量的过程。
(二)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资源意识习近平同志寄语青年“希望广大青年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
因此,高校
应正确对待、积极学习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将其作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开发的理论指南,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渗透力。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3]
因此,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引导青年学生深入感受、感悟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思考如何更加有效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 不断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资源意识。
二、整合第一课堂资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思政课程、耦合课程思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吸收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资源方面具有众多的共同元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涵盖了思想政治、伦理道德、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而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涵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形成的良好品德、政治思想等,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内容方面具有很强的共通性, 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路径的先决条件。
(一)渗透思政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满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课程方面分为一类课程资源、二类课程资源。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类课程资源,其特点是思想性强、理论性强、针对性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同时也因其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正因为其较强理论性的特点, 育人实效过程中可能会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因过于偏重对课程理论讲述而“过于理论化,晦涩难懂,内容空洞,脱离实际,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4]
。因此,有效
融合优秀传统文化, 一方面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内涵性与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可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促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优秀传统
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 能从理论角度最大限度地涵养青年学生成长发展, 激励青年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认清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青年力量。
(二)耦合课程思政理念:非思政课程教学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中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程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二类课程资源,这些课程涉及到大学生的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如专业课程中,高校可在相关专业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 文史哲类课程在涉及爱国主义教育时, 可以借鉴优秀传统文化, 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不在传递着爱国就要积极作为并有益于国家。
[6]
专业课程可以将专业
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合,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可以全面了解与专业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以工科专业———建筑类专业为例, 可以通过贯通古代传统建筑风格,传递古代建筑的艺术美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识课程中可以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增设相应可感悟传统文化的篇章内容,如增加古代诗歌鉴赏、古代典籍品鉴等,艺术类课程中可以加入中国画、古代音乐、古代服饰的赏析等内容, 手工类课程中加入剪纸、陶艺制作等,以此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学知识的兴趣,从而让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化”,进而增强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提升大学生对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融入第二三课堂资源:优秀传统文化整合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力量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 除了关注第一课堂的两类课程资源之外, 还不能忽视对大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强的感化作用的第二三课堂资源。第二三课堂资源包括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学生第二三课堂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凝聚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影响因素。因此,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同时,势必会融入到各类文化活动中。
(一)增强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资源
开展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征文、沙龙、绘画、手工制作、歌咏比赛等校园文体活动,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讲座, 可以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 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高校可以开展弘扬中国梦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师范精神,开展系列富于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活动,师范类专业新生入学报到时,举行“中国传统入学仪式”,该仪式包括由端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静心、朱砂启智、观射艺五个部分组成, 旨在对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 同时帮助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师道品质,践行师范精神;日常学生文化活动,开展各类传承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教师教育学院举行学生舞狮表演、古筝演奏。这些均从细微处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二)增强社会责任: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资源
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类,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均属于活动资源。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合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实践育人,即“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 以开展与学生专业发展和成才成长密切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为途径, 以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以及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7]
重视优秀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深入 社会、了解社会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切地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从而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如组织学生到边远革命山区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 锻炼学生运用专业所学投身社会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对象、场所的特殊状况———边远革命山区,能够在实践所学的同时,感受革命历史沉淀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 其中更是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在充满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塑造坚毅的品格,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DB/OL].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上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3]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4]孙明辉.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
[5]胡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济南大学,2014.
[6]石书臣,杨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契合点[J].思想政治教育究,2012,(06).
[7]黄蓉生,孙楚杭.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Z1).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 年度规划课题立项项目“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GX-342);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三维立体互动’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143083)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毋靖雨,讲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成长与发展协同中心教师, 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