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观察法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相比于自然科学方法具有直接、详实、生动的特点。运用观察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具体运用观察法时,教育者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在正确的理论原则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关键词:观察法;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运用
一、观察法的基本内涵
教育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指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这里所说的现象,是指被观察者的言行和行动。因此,观察法实质上就是一种听其言、观其行的感知活动。 由于观察法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主动进行的,力图获得直接的经验事实素材,因而具有目的明确的特点;又具有真实自然的特点;观察者和对象共处一体,研究者能够直接地、准确解到正在发生的教育现象及应采取某措施而发生的现象,获得真实、生动而翔实的资料,因此观察法还具有直接翔实的特点。它能及时获得受教育者的真实情况,又能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帮助教育者获得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观察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观察法在教育实践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是教育者获得感性认识、搜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基本途径。观察法能够发挥其真实、及时、直接的特点,使教育者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正确鉴别现象、抓住本质提供事实根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实性、互动性和预见性。
具体说来,一是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实性。当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人们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采取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进行实验,通过排除某些因素的影响,专门观察一种或几种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状况。
采取观察的方法,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展开观察,有利于观察者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真实的心理与行为条件下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有利于观察者做出正确的思想政治信息分析和决策。
二是能够加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运用观察法所观察的对象,是具有能动反映能力的人,这与自然科学的观察是不同的。因为在这种观察过程中,观察者不能采取秘密跟踪的方式,只有与被观察者直接接触才能进行观察。在直接接触的过程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显然不是分离而是互动的,被观察者随时可以对观察者作出言行上的反映或沟通。通过观察的方法,有利于他们之间的双向互动,教育者更容易做观察和调查,抓住受教育者思想问题的本质。
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人的思想隐蔽在人的头脑深处,不易察觉,但是总要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人的行为与思想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上行为受思想的支配,与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通过观察的方法,“观事于微”、“观人于微”,教育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和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把握受教育者思想发展的苗头,预见其未来可能发生的思想变化。发现好的苗头,及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发现不好的苗头,及时制止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三、观察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要求
(一)教育者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观察前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整个观察过程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并以此指导观察者的行动。一个明确的观察目的是研究者的行动指向,制约着研究者观察的前前后后。因此,教育者在观察前要确定观察任务,观察要解决什么思想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围绕观察目标展开细致的观察,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大的新情况、新问题,观察者要及时做出调整,提出新的目标,再对受教育者进行观察。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观察之前还要根据观察的目标有意识地制定研究计划,对观察对象要有确定的范围、明确的指标,对观察的时间、对象、范围、记录方法、过程、变通方法等有事先计划、安排,保证观察有计划进行。人的观察活动始终要受思维的支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观察中要遵循一定的观察顺序,即观察教育对象——初步判断——深入观察——进一步判断,一直到抓住手受教育者思想问题的实质。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是反复无常的,有的思想问题可能只需要短期计划,有的则需要长期规划,分步疏导学生的思想问题。
(二)教育者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观察情况
首先,要确保观察在自然存在条件下进行,绝对不能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这样才能得到自然条件下的真实情况,否则所得到的事实材料反映反常的情况,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观察时,尽量选择在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条件下观察,保持生活的常态,不干涉学生的日常行为。
其次,在运用观察法时与受教育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受教育者进行真诚地沟通和交流,不影响被观察者的思想情绪,使被观察者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客观地反映观察情况。大学生处于个人意识和自主意识比较强的时期,如果观察者贸然进行观察而被观察者又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观察,这就有可能使观察对象预先考虑给予观察者以一定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真诚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消除被观察者对观察者的陌生感,尽量控制观察对象的异常状态,以便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再次,观察要如实地反映现实情况,观察者不能带有过多的感情色彩,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否则就会掩盖了对观察对象的情况的真实反映。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某些熟悉的观察对象进行观察时,要克服主观因素造成的观察失误,比如夸大事实、掩盖过失等等。
(三)教育者要坚持全面地进行观察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真正地认识人的思想问题,不能只凭某一个方面就对其思想问题定性,而是要把握其思想的方方面面,从而全面地看待问题。人的行为会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如果观察者只观察一方面的行为,就会导致片面或者失误。如某一个学生经常和朋友玩游戏,不一定是因为他(她)喜欢,也可能是因为他(她)比较重视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因此,观察者在进行观察活动时,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观察上,而要进行深入的、全面的观察:在观察个人时,不是孤立地观察其行为变化,同时要注意联系被观察者周围的学习或工作环境以及社会的大环境,综合考察被观察者的情况。例如,老师发现某个学生成绩下降,首先要观察学生上课是否认真、作业是否完成,同时要联系到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发生的变化以及可能导致变化的原因;再如,党支部书记要观察党员的思想状况是否跟上时代,不仅需要全面地、系统地观察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整体把握被观察者的思想动态。
参考文献:
[1]孔德生,张微.心理学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鉴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05).
[2]邬焱兰,台德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微探——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05).
[3]马新新.事件观察法应用浅析[J].求知导刊,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