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大以来,党建建设质量的提升提上日程,预示着全面从严治党又往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党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更细化更精深更长远的要求。新时代彰显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升党员的引领作用,抓好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建设质量,从而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参与度和渗透力。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基层
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质量的问题研究
文/孟祥韵
一、提升党建质量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当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首次提出“党的建设质量”的重大命题。党的建设质量问题,根据中组部2017年党内统计公报,我国现有党员8956.4 万,现有基层457.2 万个,占中国总人口的6.8%,数量庞大。从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到五大人数,依次从50多人、195,420,994,57967 人,到现在的近九千万党员。
习总书记在全国到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党员占百分之五十五以上;每年全国新发展的党员中,高校学生占百分之三十七以上。党员做先锋,做示范,群众就会跟上来。
[2]
高校是思想政
治工作的主阵地,更是基层党建的中间力量。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在近代以五四运动为标杆, 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与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息息相关。大学生党员的高度觉悟性、纪律性、组织性以及素志方面均有较为突出的表现,此外大学生群体学业深造的比例较高,是高知群体的党员储备力量。党的建设质量的提出有三个层面的要求,首先是加强党员自身建设,尊崇党章,提升党员“四个意识”,落实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其次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包含内部建设和外部建设,凸显桥梁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第三,党的理论科学化和学科化。从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以及层层落实的过程中,把好质量关,使党的理论学习不流于表面、落于形式、合本就忘。习总书记指出“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3]
因此,
基层建党和党员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身份与学生身份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性
学生对于党员身份的认同感与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某些党员认为抓好自身专业,每天进步一小点,每年绩点稳步提升; 而在党的理论学习和建设方面很难找到动力,与专业学习的结合点,不注重党性修养上的内在涵养和外界熏修,内生动力松弛,一环不紧,环环皆失,同时对其他党员和学生群体未达到引领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学业和党业两条平行线, 从而导致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的完整性、有效性、传承等方面,环节上存在些许的空白区域去填补,同时存在些许的模糊区域去建构, 甚至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阶段性地处于边缘化的境地,一些学生党员的党性认知,政治占位较低,认为党员身份和党的活动、学习与自身专业发展是完全独立的平行线,导致组织生活参与率较低,“红色”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
(二)发展党员的过程性把控不到位、不严谨
党支部从发展党员的过程中, 前期部分积极分子阶段积极认真、每月一篇思想汇报,态度认真,思想坚定,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 入党介绍人与发展对象之间的关系则较为疏离,入党志愿书的撰写上有部分同学应付现象较为明显,未深入审视自我,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身党向修养未明显体现,甚至有少数学生抱怨入党填写材料太多,耽误学习时间。其次入党介绍人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定期约谈时效不足。
党员积极分子培养期间一般分为校院两级, 院级的培养侧重于纪律性和党章党史的理论学习。基于文本,缺乏实践经验。某些院系增设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为培养平台,青马班学生培养期限为一年, 授课老师一般是邀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等院系的老师进行独立式的专题讲座为课程,理论的学习以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律等知识为主要内容。依托青马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是一种渠道,但是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对于党性修养、党章党史的培养体系和课程架构上需要做系列规划;其次,青马班的招生渠道是面向所有学生群体,入党积极分子属于其中一个部分,缺乏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和专门的党课教育。
(三)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高、形式单调、虚多实少高校基层党支部一般由学生党员担任, 大学生的知识架构、逻辑思维、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等方面均在建构与上升阶段, 政治理论学习和党的纲领性文件的解读和领悟等方面缺乏一定的理解力,重点在于落实基层党支部的“四个意识”,以执行力为首要,坚定政治思想,清晰“红色底线”,深植思想意识,成为党员自身本能的反映机制。
(四)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意识较为薄弱
党员在学生群体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与学生社团组织例如共青团、学生会等团体相比外在表现较弱,沟通力、组织协调等方面有待提高。社团活动、健康娱乐、社会服务等课外活动上,党员与群众密切联系的主动性方面应有效调动起来,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全媒体网络,结合实际,赶着潮流,贴近生活,多做接地气的实事、小事,“勿因善小而不为”。
(五)学生党支部有一定的“闭关”倾向
高校基层党支部群体多数以各年级、各专业为组织,独立性较强,支部之间较少交流和沟通。此外,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甚少连结。学校每年开展支部书记培训,学院应紧跟学校步伐,定期开展支委培训,党员学习系列活动频率较低。因此,党支部的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动员千次不如问责一次。
三、提升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质量的对策
理论依靠实践践行,实践依托组织进行,组织调动成员开展。习总书记曾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 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学生党支部是基层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员的文化涵养,理论素养,提供了专业的质量保证,正如专业学习需要长期的钻研精神,党性修养也需要长期的熏陶和培养,提升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质量的内涵, 融合党性修养和专业能力,打造学生党员五个“在线工程”。
第一、政治理论在线
政治能力过硬首先要理论过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抓好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首先,整合高校中的优质资源和各类社会实践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人才储备团体等,老党员现身说法,青年教师党员引领学生党员,统一党员身份和学生身份,融合学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党的理论学习,提升学生党员对于国家政策, 党的纲领性文件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进而提升“四个意识”。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常态化,利用整合优化的学校平台资源,依靠新媒体传播渠道,占领网络阵地,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读书汇报月、党员服务群众、社区公益活动定期开展,红色基地、红色文化熏陶因时而行,因地教育。因此,政治理论在线是提升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的重要根基,前期根基不稳,后期坍塌埋下隐患。
第二、党性修养在线
如何保持党员的党性修养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程, 提升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之关键所在, 党支部建设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党员修养的持续性、稳定性、坚固性。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熏修的成果,即便如此, 还是存在几十年的老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依然摇摆不定,信念崩塌的状况。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范例虽震慑人心一时,后渐行渐远。学生党支部应积极践行党的基本路线,联系学生群众, 提升学生非党员群体对党的认知。对于少数民族生、港澳台生、新疆西藏生、学业游离、脱离集体等学生群体或个人进行“一对一”连接,同时纳入预备党员一年期限的培养考核的参照标准之一。将党员联系群众落到实处,一方面加强了与这些同学的密切联系, 另一方面塑造了党员自我修身修性,拓展了他们不断自省、改进、提升的途径,发挥党员的旗 帜作用,夯实群众基础。通过这样的党性力量的传递,深化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以他人为镜,正己修身,从群众的角度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
第三、思想政治在线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组建“大思政”的格局,打造专职思政工作者团队、整合思政理论课授课团队,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相结合,将思政教育体制从被动化转向自主化,规范化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群体, 了解当今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学生关注的热点,兴趣点,盲点区域,深入分析学生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校园生活和社会环境,注重个体与社会的融合。根据学生实际,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时代特色影响下的学生求异思想大于求同思想, 另辟蹊径的开拓精神,也要关注到“佛系”思想的学生群体。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全方位的开展,填补空白区域,拉近边缘化区域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化是一个缓慢的进程,不仅不可操之过急,急功近利,又要保持贝克尔境界,刚柔相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层落实到位。思想政治在线是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不仅提供了外部氛围,而且确保内部的全方位、全过程渗透和辐射力。
第四、专业知识在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 我国高校担负着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学生党员专业知识扎实, 专业能力突出一方面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学霸”标杆,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为社会树立奋发有为的先进青年典范。大学阶段对于学生的生涯发展是重要的人生阶段, 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祛个人主义、精英主义的培养方向,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相结合具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好公民。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可以塑造人的理性思维、外在气质, 确保党支部建设质量的专业性、典型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五、人文情怀在线
人文情怀涉及广泛,内容丰富,最首要是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了解本民族文化、艺术、风俗、习性、历史、语言、地理、发展脉络等方面,也需要了解本国各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国外政体、主流文化、语言、风俗、风尚、种族、宗教、教育等背景、深刻的原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大国关系等。
例如西方的学者看待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前有柏拉图的公民科学,亚里士多德的六种政体说,后有霍布斯“人待人如上帝,人待人如豺狼”的两条公理,西方世界基督教国家的普世价值,穆斯林的真主主权论等。正如古有《周礼》曰:
“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宾于四门,四门穆穆”,今有习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胸襟。人文情怀不同于西方18 世纪的“善感性”,后者对于穷困揭不开锅的人民状况伤心不已, 但对于一份能够解决他们生计的经济提案却无动于衷。人文情怀,抓好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激发党员使命感、责任感、奉献精神,横向上,将党性渗透到生活、学习、工作领域的各个角落,纵向上,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党性逐渐成熟稳定,,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精深、具备家国情怀的先锋模范, 将高校立德树人的理念引申到以德树党支部,由内而外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2.
[2] 习近平.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05-03..
[3]习近平.习近平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N].人民日报,2013-07-812.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