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新闻伦理观形成原因探析
2012年8月24日 16:45 作者:lunwwcom摘 要:延安时期,新闻事业作为共产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这样的历史责任就使得延安新闻工作具有区别于一般新闻工作的新闻伦理观,推究其明显的党性和阶级性形成原因,与当时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息息相关。
关键词:延安时期;新闻伦理;职业道德
新闻伦理学是伦理学与新闻学嫁接的结果,是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科学。“新闻伦理属于职业伦理的一种,是指从事采访、编辑、出版、播出、经营、管理等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是媒体及工作者处于自律的要求而制定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1]。延安时期的新闻伦理观主要体现为毛泽东新闻伦理思想,是毛泽东及其同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闻观念的结晶,这一时期逐渐成熟的新闻伦理观奠定了共产党新闻伦理思想的基础。
一、延安时期共产党的新闻伦理观“新闻职业道德原则是指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法则和道德标准。这些道德法则和标准大都是一定阶级和政党根据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所决定的,它体现的是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方向和行为准则”[2]。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主要体现为:
(一)党性原则
新闻媒介作为党的喉舌,在发挥作用的时候,难免渗透着党的利益、思想,代表党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理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观来影响引导舆论,教育激励人民。1942年延安整风时期,关于新闻工作的方针、原则、立场等问题,中共中央及其主管部门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毛泽东等中央负责同志发表的公开讲话、文章、社论、指示等等,基本都牵扯到共产党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问题。延安整风运动,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基本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较为系统的新闻观——新闻工作党性原则问题。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则
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政党,其最高宗旨可概括为一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时期的新闻事业,作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事业的一部分,根本宗旨也可归结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42年,《解放日报》社论把“党性”和“群众性”列为党报的工作原则和基本品质,在这篇《致读者》的社论中,中共中央指出:“报纸的任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与他们共患难的朋友”[3]。《解放日报》这篇社论所阐述的“群众性”原则,正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这也是党的新闻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本依据。
(三)爱国主义原则
中华民族从来就有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在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都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九·一八”事变后,“速息内战,一致抗日”成为海内外各界同胞的共同心声,中共适时举起了抗日救亡的旗帜,新闻传播处处体现了爱国主义原则。1942 年4月1日,《解放日报》正式改版,爱国主义原则空前彰显。《解放日报》与国统区的《新华日报》遥相呼应,成为我党在抗战期间指导根据地和国统区人民进行斗争的两大刊物。
(四)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其工作作风。
按照实事求是原则,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晋绥日报》首先在报纸上进行了自我批评和揭露。1947年6月25日和26日,连续发表了《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公开揭露了13条失实新闻。由此在陕甘宁边区新闻界掀起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又发表了《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明确地指出:记者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你们不能采取轻率的、哗众取宠的、‘客里空’式的态度,而应当采取负责的、谨慎的、严肃的态度去做工作”[4]。反“客里空”运动进一步确立了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
(五)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则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党对新闻事业的一贯要求,也是延安时期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不同媒体通力协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一种舆论强势。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条件极为简陋的情况下建成,地处荒山野林,荆棘遍布,野兽出没,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广播播出国内外新闻以及中共中央重要文件。共产党还在1941年12月,开办日语广播,侵华日军为主要的收听受众,这也是为抗日反战制造舆论的需要。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抓住大好形势,不断提高播音质量,各地民众都能通过广播收听到全国抗战的消息,及时通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情况,也是延安台非常重视的任务。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通过延安台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及时了解最新形势,更增强赢取战斗胜利的信心。
回顾历史,延安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振兴立下汗马功劳。
二、延安时期新闻伦理观形成原因探析
延安时期的新闻伦理观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新闻事业带有明显的阶级色彩,推究其党性和阶级性形成原因,与当时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息息相关。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深入地传播
马克思为世界无产阶级开启了新闻宣传的先河,指明了新闻宣传的方向。马克思要求新闻工作者应用自己的生命和精神捍卫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而言,新闻要求必须坚守其真实性,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都必须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马克思说“报刊的本质是真实的和纯洁的”[5]。他把“谁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谁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和“谁在表达社会典论,谁在歪曲社会舆论”作为划分好坏报刊的标准之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宣传及其影响,使得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反思新闻媒介在战争时期的特殊作用,共产党人总结了运用手中的新闻媒介,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通过广泛的宣传形成舆论影响的方法和技巧。这一时期,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之风开始兴盛,新闻媒介的作用得到很大彰显。共产党人在办报的过程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宝贵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和民众特点,以及中国共产党自身所肩负的崇高使命和现实情况,对党报的性质、功能等作了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理论概括和阐释,进一步深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来领导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实践。
(二)无产阶级政党报刊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定文化形态的报刊,是根植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之上的,并为巩固其经济基础服务。新闻媒介带有政治性,尤其在战乱纷争时期更显示出其政治性、阶级性的特点。毛泽东作为共产党的领导人,从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的无产阶级要担负起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一方面要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同时要创办属于党的新闻媒体,进行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宣传,使党的纲领方针能最大程度被广大民众接受、领会,这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延安时期,解放区的新闻媒体是属于共产党的媒体,是无产阶级进行舆论宣传的工具。当时,纸媒作为最广泛使用的媒体,党报切实遵循党性原则,严格遵守党的立场。政治家办报成为延安时期一道风景,通过加强对新闻事业从业者的领导,实现新闻工作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及其丰富的新闻实践
“伟人成就历史”,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伦理观的形成,与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和毛泽东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一个逐步完成的过程。1936年12月,毛泽东担任军委主席,确立了他在军事上的领导地位;而毛泽东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则要追溯到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军,确切地说是在延安的政治局会议,这时期也正式从组织上肯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领导地位的确立,保证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顺利推行。毛泽东有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创刊《湘江评论》,亲自撰写了许多洗练精悍的短评,其立论鲜明,文笔犀利;第一次国共合作顺利实现后,毛泽东担任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积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全力担负起工作职责,很多共产党的新报刊在此时期生根发芽,诸如《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工人》、《解放日报》等。历史证明,这些报刊在团结动员全国人民坚持抗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努力把他的新闻理念贯穿在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里程中,使得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新闻学日臻成熟。
(四)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的特殊需要
1937年7月7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随着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相继失守,新闻媒体在这声势浩大的救亡图存形势下,全面海量地发布爱国信息。随着抗日战争在中国的打响,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者在毛泽东正确指示下,开始创办各种地方性的通俗报刊,使得广大民众能通过新闻媒介获知抗日最新消息,敌前敌后的广泛宣传,大大提高了普通劳动者的民族觉悟,激发了捍卫民族尊严的使命感和热情。正是因为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民族独立强化了延安时期新闻媒体作为政府舆论宣传工具的角色。那么解放战争的全面展开,再一次让新闻媒体担当了为人民争夺政权的武器。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延安新华台每次播音增加半小时《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主要内容是向国民党军队宣传战争的形势,讲解我军的政策,指明他们的出路,还用大部分时间播送起义和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官名单,还报道他们到了解放区以后的生活,当时国民党军因此起义和放下武器的军官为数不少。延安时期新闻伦理观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许多值得称道的宝贵精神财富。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长期残酷的战争使得任何理论探索都不够十分理性,近代中国新闻传播理论本身发展不够等。所以,延安时期新闻伦理呈现出鲜明特色的同时,也有需要探讨的问题存在。
参考文献:
[1] 郎劲松.传媒伦理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 蓝鸿文.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6.
[3]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4] 吴高福.新闻学基本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