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17年2月16日 10:38 作者:王仕明王仕明
(思南县塘头小学贵州铜仁565109)
摘要:创新思维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科学的教育观
念,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既要使学生学好、学会,又要引导他们好学、会学;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发现新知识,不仅要教
学生“读、写、算”,还要教学生“学、创、思”,把教材变为学材,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园”。
关键词:创新思维;素质教育;自主探索;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的标志,一种综合素质。德国教育学
家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是基
于对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显然,如果没有
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脱离了创造性,只单纯地
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他会使原本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变得
死气沉沉,使原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热情的少年儿童变得僵
死与闭塞。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发展其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现就创设有
效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谈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以求指教。
一、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
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
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教
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是思
维的体操,数学中的数、形、定理、法则、简算、巧算蕴含着抽象
美、对称美、平衡美、序律美……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美,充分体
现美;通过学生的熏陶,陶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精心设
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时间,巧妙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
法,让学生分享数学的艺术美。
例如:在教学能被2、3、5 整除数的特征时,教师对学生
说:“今天同学们在上课前出题考考老师好不好”?同学们开始
一惊,随后齐答:“好!”,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非常感
兴趣,教师便接着说:“你们随便说一个数,我不用计算,就知
道它能不能被2、3、5 整除”,同学们听后纷纷举手说出许多
数,有的是一、二位数,有的是四、五位数。教师脱口而出,让学
生任选一道题验证,除得的结果跟教师解答的相同。这时既羡
慕又惊讶,然后教师抓住这个时机讲授新课,学生急于探求问
题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学到了新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又点燃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取得了创造性
思维的成果。
二、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
问开始。因此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不要永远依靠教师,也不要
迷信书本;应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
道理”,这就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学问学问,一是学,二是问,
只学不问,虽读万卷书,也得不到要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
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永远不提问的学生不
会是个好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
潜力的重要标志。只有通过提问、思考和探索,才能学得更好
更扎实。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创设情境探索,提出探索性问题的
教学方法,把传授的基本内容归纳成几个问题,再用提问和讨
论的方式,让学生发表个人的看法;发现问题是前提,只有发
现问题,才能产生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像侦察员一样,不放个每一句
话和每一个字,随时抓住疑惑不解的地方提出问题。例如:在
分数意义的学中,为了强调“单位1”和“平均分”可设计这样的
一组习题,
下面4 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阴影部分不能表示3/4?
学生争着到黑板上去解答,结果第2 题把1、2、4 都画
“√”。这时教师用怀疑的语气让学生找毛病,有几位同学把
3 也画“√”号,结果全班同学沸腾了,各抒己见,相持不下,
在争论中得出结论,有一位同学说,多数学生没有认真审题,
没注意题目中的“不”字,所以错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
中,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要想方设法,设
计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说出要概念的形
成过程,思维的构建过程,问题的探究过程。例如有一位教师
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与面积计算时,首先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教
材,提出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有的说梯形不像梯
子像扁的盆子,如果把梯形横放,两个底是不是可以叫左底右
底?有的说,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法,不一定照书上的方法,用
其他割补法也可以。也有的说,连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
个三角形,面积公式很快地写出来;笔者认为,这堂课十分活
跃,有争论有笑声;教师因势利导,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
及时表扬了独特见解的学生,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允许学
生保留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发挥创造性活动的积极性,又提高
了学生独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发散思维促进学生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没有主体就谈不上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则应变成课堂的主人,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
中要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法,把学生成为活生生的
生命体,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丰富学生的情感。把时代的
活水引入课堂,激活学生思维、创设合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
学设计,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为此,教师要立足于引
导,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自始
至终精神饱满地进行学习,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
体作用的关键。
总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教学中一项长期而
艰巨的任务。那么我们就从动手实践开始,让我们的学生在实
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在动手操作活动的乐趣中,让教师
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