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但传统教育中这个“人”的发展,被误解,“在我们的教育视野里,‘人’是被抽掉了个性内容的、而只具有共性要求的‘人’。”“无可否认,人是社会的人,人也是政治的人,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要求和政治要求;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人首先是个体的人、个性的人,每个人都首先具备起一种健康的个体性的和个性化的生存品格、能力,他才能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而成为一个有道德的社会人。因而,忽视人的个体性,忽视人的个性化,忽视个体性和个性化对人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这是中国教育目标定位视界狭窄、品味低、内涵空洞、语义含糊的根本所在。这种视界狭隘的、低品味的、内涵空洞、语义含糊的教育目标定位本身,就从根本上标志了中国教育本位的缺失——即个体化的、个性化的、人格化的、人性化的‘人’在教育目标中的实质性空位”(唐代兴《个性化言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智慧培养》),而个性化教育正是对传统教育的修正和弥补。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个性,就是塑造人的个性。可以说,没有个性的教育,其本质上就是一种非人的教育。因而,个性教育构成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
一、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高级职称论文发表 许多现代学习理论都充分地说明,学习是学习者个体的事情,学习呈现着不同的个体特征。
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为,学习的过程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不同的个体知觉、记忆、思维具有不同方式,他们理解、贮存、迁移和使用信息具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认知风格。学习是一种个体行为,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某种特定刺激做出某种特定反应,而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这种认知图式就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不同的学习者在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建构方式或认知图式。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这种学习使学习者对学习方向和目标自主确定,对学习内容和方法自我选择,对学习结果自我评价。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几乎所有的人身上,都是数种智能组合在一起解决问题或生产各式各样的、专业的和业余的文化产品。”(霍华德?加德纳)每个学生目前的智能和尚未开发的智能都是不一样的,“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教师就要在这里引导、促进、培养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高级职称论文发表 (一)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真正确立“以生为本”的阅读主体地位,摈弃那种“作秀”式的教师表演,让阅读主体自觉进入文本,体验其中的奥妙,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心灵对话。此时,学生和教师之于文本,都是读者,都有阅读感悟的首席地位,都有自身阅读的独特体验和启迪。“个性化阅读是指阅读主体在一种自由放松的心理状态下的自主、独立、各取所需、探究发现的阅读,是一种走进作品,与作者直面对话的阅读,是一种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阅读”。
1.个性化阅读特征
(1)独立阅读并思考。独立阅读就是不依赖他人的阅读。独立阅读是完全个体的全身心投入,是以自身的经验和阅历与文本对话,读出的是自己特有的感受。听教师讲解、分析不是独立阅读;与同学讨论,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得到结果也不是独立阅读。独立阅读强调独立思考,也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口诵心惟”,“熟读精思”。其实,对儿童的语文教育应当是“熏陶教育”,应当主要依靠作品自身的美感来陶冶学生,主要让儿童通过阅读来提高理解能力,允许儿童对知识有一个“模糊认识”的过程。完全没有必要用一个“标准解释”去束缚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能够独立阅读并思考,就是一种阅读的收获。
(2)独立体验并表述。“独立体验”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主体从文本阅读中产生的感悟与体会。这种体验既包括情感方面的,也包括审美方面的,也就是体验文章的思想之美,智慧之美,语言之美。独特的阅读体验是建立在独立阅读并思考的基础上的。因此,这种体验带有明显的个性化色彩,是“独特”的。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还要善于表达,尽管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这时是模糊的、笼统的,但一定是真实的、独立的,教师要适时适当点拨,使学生的阅读能顺畅进行。教师的点拨可以在学生碰到障碍时指点一下,使他能够越过障碍;可以在学生表述欠佳时示范一下,使他表述规范;可以在学生思考不当时指引一下,使他方法得到,学有所悟。
(3)独立见解并交流。独到见解是在理解与体验的基础上对文章发表自己的意见,属于鉴赏与评价的层面。强调独到见解,不仅要对文本的内容、作者的观点有所评论,还要尽量做到与众不同,而不是人云亦云。同时做到勇于并乐于和别人(教师、同学)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彼此启发,相互砥砺,共同提高。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追求的目标。
2.个性化阅读策略
(1)保证充分的阅读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课堂上,就是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自主阅读,不能在学生没有完全阅读的情况下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没有时间就没有阅读,没有阅读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阅读能力的提升。时间是阅读的前提。
高级职称论文发表 (2)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由于经验和阅历的关系,学生的体验可能有失偏颇,但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与独到见解,而不是先入为主,将教师自己成人化的理解与认识强加给学生,不能越俎代庖,教师的作用充其量只能引导、点拨。
(3)给予个别的阅读指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学习的进度、深度和熟悉度都会因人而异,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引领。比如对于文本内容的把握、关键句子的领悟、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对表现手法的鉴赏等,视不同阅读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引,不能一概而论。阅读指导,要给每个学生都有进步,都有收获。
(4)搭建展示的交流平台。阅读成功与否,关键是交流展示中的认可与否。因此,教师要搭建能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阅读心得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找到进步、成长的感觉,并将这种体验和感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形成阅读的良性循环。
(二)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
“我思故我在”“我手写我心”。个性化作文表达的就是我的心声,是自我情感的自由流露。它不是假大空的模式化的应试作文,而是有感而发,一种真情的流露。
1.个性化作文的特征
(1)自主。以往的作文教学,尤其是应试作文,首要考虑的不是自己怎么想,而是别人尤其是评卷教师怎么看,自己创作先要顾及别人的感受,这哪里有作文的自由自主,这完全是别人的思想在替自己作文。这种作文的实质,就是教师或别人的思想压制了学生自己的思想,没有自我做主的自由,共性压制了个性,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个性化作文就是要强调自主,独立自主,言为心声。作文就是自己思想的表达,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完全依据自己思想的需要而定。自主,就是内容自主,形式自主,不受外部因素干扰,由自己说了算。当然,这里的作文还得根据作文的内部规律,也是学生学习了作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后的创作自由。(2)真实。真情实感是作文的核心要素。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谎话、大话,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思想。近年来,由于应试作文的影响,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受到极大影响,为了博取一个高分,人为地欺骗,说谎话。从考场作文来看,有家庭父母的说是孤儿;有健康父母的说是父母残疾;甚至不惜亲人朋友,说他们死了等等,不一而足。虽然说学生为了考试需要,情有可原,但这样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误导了学生的思想发展,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因此,作文和做人一样,需要真实,真实为文,就是真实为人。
高级职称论文发表 (3)独特。独特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够打破常规,能够推陈出新,能够“标新立异”,能够独立思考,表达独到的见解。文章有自己不同的立意层面,有自己不同的构思角度,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有自己不同的组合方略。写出来的文章是“这”一篇,而不是“那”一篇;是“我”写的,而不是“你”写的。应该说,近几年来的中考话题作文,给了学生很大的写作自由,写作内容比较宽泛,不容易跑题;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文体限制;话题比较贴近生活实际,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些举措,为学生个性化作文奠定了基础。
2.个性化作文的策略
(1)宽大为怀,有一颗包容的心。“个性往往和叛逆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有独立见解常常伴随着对传统的否定。教师与学生经常在维护传统与否定传统上产生分歧。”但是,教师不能因为自己的思想、生活阅历或态度否定学生的思想或观点,不能因此扼杀学生的创意。如果学生的想法一旦被阻止、扼杀,那么学生个性的火花就此泯灭,甚至影响了他一生的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学生的想法都正确,都需要肯定,但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学生个性得到保护,创新就会得到发展。
(2)放手学生,自主自由。放手学生,让他们自主作文,自由表达。放手后的学生是自由、开放的,没有过多的人或条件压抑,完全是一种轻松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灵感得到迸发,创意得到发挥,个性得到飞扬,作文是一种心灵的表白。为什么学生周记、日记的水平比课堂作文、考场作文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自我做主,自由呈现,但并不是放鸭式的教学。教师要有一个系列的作文计划,先放后收,收放自如,在教师的大预设(方向)中自由“放胆文”。同样这个预设,也是自由开放的,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实际需要而定,但是有一个共同要求,就是淡化形式,不能由于形式的僵化而事与愿违。
(3)多写少改,重在指导。多写少改,就是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多写,遵循学生的原意,不要都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思修改或变更,从而抹杀学生的个性,使得他们的作文都是教师这一个模子,缺乏棱角。多写,才会有写作的体验,才会有写作的经验教训,才会去思考写作中的得失,同时,因为多写,就会感到写作并不是很害怕的事情,只是自己心灵的流露,只不过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而已。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老是以学术的权威自居,老干着给学生判分或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的评判工作,而是让学生的思维四处飞扬。
重在指导,就是教师对作文写作知识或技能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技能。教师要在观察、积累、选材与立意、独特的表达、修改等方面加以精心辅导,有针对性地分析指正。着重要在怎么表达会更好这一点上下工夫,使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促使学生作文语言的个性化发展。放眼我们的生活,网络语言,QQ语言,短信语言,外来语言,乃至最本土的乡村俚语,都是各具特色的学习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们以为,倡导个性化教学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大显著特征,又是语文教育本位的回归,即语文教育是“母语的个性化言说”,是一种母语教育。
高级职称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