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建议
2013年12月11日 13:15 作者:胡颜霞胡颜霞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710032)
【摘要】北京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正逐渐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分析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并与香港的交通问题、解决办法进行比较。提出从城市规划、改变人们出行结构、调整道路结构比例和发展社区型城市等措施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道路;拥堵;缓堵措施
随着北京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城市越来越大,人们出行距离,时长不断增加,对机动车的依赖度也越来越大。随着机动车保有量过快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中心城在一些时段和区域交通拥堵较为严重。本文尝试对北京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1. 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分析
北京城市交通问题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增加越发严重,城市道路正在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大型停车场。分析其原因如下:
1.1 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不成体系虽然北京2011 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已达42%,且2012 年8 月出台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要力争达到50%。但发展公交也需合理规划,不然公交自身反而会成“拥堵源”。公交线路自身过分重叠,会令公交自身产生“内部拥堵”。公交线路的不合理性,导致了人们出行时间的增加,还有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拥堵现象。每一个公交站其实自身就是一个拥堵源。近几年北京也加快了规划和建设地铁的步伐,但根据北京地铁和京港地铁提供的数据,目前北京市地铁网络由15 线218 站组成,总里程372 公里,日均客运量在700 万人次以上。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只占到12%,远低于地面公交的30%。北京的地铁缺点不仅体现在里程短上,还体现在运量大上。另外北京的地铁不能与地面道路形成很好的补充。
1.2 城市主干道呈现潮汐式拥堵
随着城市功能化的建筑,大城市的功能地区性越来越强。导致了人们办公地、居住地过度集中,而两者又相距较远。这就会导致人们每天早上都要集中出行去上班,而下班时也要集中回来。这就会大大加剧的道路的拥堵现象。如北京的八通线是连接通州与北京市中心的一道高速干道,可在每天的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时却拥堵不堪。在早高峰时,进出城的客流比达10 ∶ 1。城市的主干道正呈现出早晚潮汐式的拥堵现象。
1.3 道路施工加剧道路拥堵
兴修地铁、公路养护等占道也在困扰着一些人的出行。2011年北京建设城市主干路300 公里,建设城市次干路支路微循环系统400 公里。但占道停车和占道施工,却在不断地“蚕食”已寸土寸金的道路空间。北京所有停车位仅有约250 万个,远低于机动车保有量,城六区停车位与机动车之比只有0.63 ∶ 1,远低于国际通行1.15~1.3 ∶ 1 的标准。停车位的“高度稀缺”,人们不得已把车停在道路上,导致了道路的拥堵。
1.4 交通秩序混乱、机非混行使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你不时能在北京的一些大交通路口,看到这样一幅“人车混战图”;行人过街的信号灯仍是红色,但几个行人已走到了路中间,占据了1/3 到一半的车道。侧面来车只能从其身边“绕过”,加剧拥堵不说,车祸的危险系数亦猛增。
2. 香港交通状况
根据香港政府路政署2007 年统计,车辆登记数超过56.5 万辆,全港道路的长度有2009 公里。每公里所要承载的车辆高达281 辆。而北京的道路车辆密度也没有突破300 辆/ 公里。而香港的面积只有北京的1/10。相对于内地很多城市动辄八个十个以上的车道,香港很多道路双向仅有两条或四条车道,其中还密布着交叉路口和人行道等。但是,由于香港交通线路规划非常科学,加上完善的交通管理,以及司机、行人极高的交通素质,香港不但基本消除了堵车现象,而且还努力为人们提高路途上的幸福指数,甚至成为不少西方国家的学习对象。香港优先发展以城市铁路为重点的公共交通,已形成由城市铁路、专利巴士、非专利巴士、中巴等方式在内的大公交系统,承担了香港绝大部分的交通出行,为市民提供了安全可靠、顺畅、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同时严格控制个体交通,堵车现象几乎没有。这得力于香港政府的良好措施。公共配套设施非常人性化,地铁四通八达,公交车、出租车比比皆是,方便着公众的出行。香港交通在先天不足条件下的成功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其中可以借鉴的地方如下:
①确立了城市公交在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并把公共交通列为城市规划考虑的首要因素。同时允许多种客运交通模式并存并提供完善的配套措施及政策。使用经济手段限制私家车,严格控释公务车。
②在建设城市主干道的同时,集中治理支路,并做完善的道路指引。采用主、支并行,使支路能充分地起到分流作用。
③高速公路主干道在进出端多设置进出口,并使这些进出口与城市不同的各个主线连接。大大缓解在收费口拥堵的现象。
3. 合理化建议
综上所述提出如下几点几点建议。
①重视城镇群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协同互补关系,充分发挥周边城镇对核心城市功能和人口疏解的支持作用。
北京城市的发展是典型的单强中心发展模式,直接造成中心城区功能过度集中,城市人口与就业岗位高度聚集。如果不能对中心城区功能进行成功的疏解,交通状况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因此,必须实施市域战略转移,逐步改变目前单强中心的空间格局,加强外围新城建设,中心城与新城相协调,构筑分工明确的多层次空间结构。逐步疏解旧城的部分职能,调整迁出部分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医疗等设施,积极引导新增需求向新城转移,减轻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如使核心城市的人口减少,将会很大程度上缓解拥堵现象。
②改变人们的出行结构,鼓励绿色出行。
不等同于公交优先,而是从人们的思想、理念上认同绿色出行的意义。让人们自觉地采用绿色出行。推广并鼓励自行车出行、步行出行。方便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配合使用,将有效改变目前我国居民出行依赖个人机动交通的局面。步行出行作为人类的最基本的交通方式,也是最基本的绿色交通方式,同时还起着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和换乘作用,具有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调整城市主、支道路比例,做到相辅相成。中心城区的路网结构不合理,层次较混乱,环路交织严重,支路连通性差,巨大的交通力涌向为数不多的几条干道,干道通行能力急剧下降。
④发展社区型城市,在社区内尽可能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城市中建立全功能化的社区,人们住在这样的社区中,离自己上班的距离很近,则省去了乘车。而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都在就近满足。这会大大缓解城市拥堵现象。
4. 结论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想要改善交通问题需要从城市规划、改变人们出行结构、调整道路结构比例和发展社区型城市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会萍. 可持续的大城市交通结构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D]. 西北大学2004
[2] 付宏伟.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11
[3] 窦庆江. 天津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D]. 天津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胡颜霞(1978-)陕西汉中,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