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和疏导策略研究
2010年10月16日 14:42 作者:论文网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逆反;心理;策略
论文摘要:逆反心理作为季生群体中存在的一种违背常规的心理活动,在中职学校表现的尤为明显,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本文尝试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转化和引导策略,以期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成效和水平。逆反心理作为一种消极的个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严重的制约了中职学校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着他们身心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其逆反心理的深入研究,找到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就成为中职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一、逆反心理及其实质和特征
(一)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对立情绪和内在的否定意识,往往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其感官接受的极限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和抵触的情绪体验。中学生是逆反心理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年龄阶段,尤其在职业学校中,逆反心理更为广泛。有人①通过对355名职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对父母的教育感到非常反感的有l07人,对老师的教育感到非常反感的96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0.14%和27.04%。根据《心理科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②,目前职专学生中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中职学校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在,一方面他们凡事部要反着来的心态,在意”反其道而行之”的自我表现;另一方面是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对教学内容或教育者的抵制和对立。③有关专家将职专学生的逆反心理归纳为”五性”,即冲动性、盲目性、从众性、执拗性和攻击性等④。
有着逆反心理的中职学校学生,他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不考虑是非曲直,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一对正面宣传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甚至为其喝彩……
以上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易导致他们出现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其信仰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动力不足、精神萎靡等。逆反心理进一步的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因而对中职学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危害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逆反心理的实质
逆反心理的实质是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为了突出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凸显个人的自主性或独立性,进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防御手段。
(三)逆反心理的特征
逆反心理在学生群体中通常表现的特点有:对立性,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众人和常规相对立的言论或行为;可塑性,其表现方面和强度并非一成不变;主观性,其产生往往不依赖于客观事物的性质,不受客观情境的影响,而是决定于学生的主观意愿:双重性,其性质有良性和劣性之分,其影响可能导致好的结果,也可能导致不良结局。
二、中职学校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一)中职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青春期,而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反抗性和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与自卑等之间的矛盾。⑥他们一方面能够独立、批判地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囿于其社会阅历不足和思维水平有限,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不能一分为二辩证地对待事物,常常明知自己的证据不足,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往往固执己见,产生对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此外可能会因为敏感、情绪波动大,加上自我约束与控制力较弱,一旦遇到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受挫、家庭变故等消极刺激,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和对抗行为。从实际情况看,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在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学习、情感、个性、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要比同龄的其他学生更为多发、易发,也更为复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特殊群体。
(二)中职学校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心理原因
1.猎奇心理,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是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2.好胜心理,倾向于把自己当时的认识当做衡量事物的标准。
3.定势心理,即”先入为主”。
4.对立心理,通过与学校和教师要求不一致的表现,来展示自我独立性。
5.虚荣心理,怕丢面子而采取的维护自尊的自我防御措施。
(三)学校和教师
学校环境中没有形成和谐、人性化的育人环境,在实施教学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违背了教育要适应学生年龄发展特点的规律,个别教师身上存在着道德素养不够或者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等,都有可能会引发学生逆反心理并导致泛化。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学生的身心发展还要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因为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和网络等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等不恰当的渲染等,而产生逆反心理。
三、中职学校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关注学生
作为教育工作的执行者,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逆反心理是中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其合理性,要在工作中去接受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它;而不能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去压制,或者无视它的存在,而任由其发展。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来说,给予积极的关注,主动关心其学习和生活,并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量为其发展创造机会,这是首先需要做到的。
(二)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工作成效的润滑剂。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抓住新课程的机遇,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增强民主意识,做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和服务者,而不是发号施令者,只有给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机会,引导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教育强国的伟大战略。(三)教师调整教育手段
教师不当的言行和教育教学手段,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新时代的教师在学习和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的不断学习和总结有效的教育和教学方法,尤其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要对学生多表扬和鼓励,少批评和指责,”欲逆先顺”等方法,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助动力,而不是阻力。
(四)家长转变教育方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场所,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教师,许多学生的问题不过是家庭问题在学校中的延伸而已。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的家庭隐藏着不可违逆的等级规则,这也是不少逆反心理严重学生的问题来源之一。倡导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由简单粗暴和专制转变成为孩子的益友,建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也是改善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创设艮好的舆论导向氛围
既然问题可能产生于大众传媒的不良诱导,当然也可以借助大众传媒帮助学生走出逆反心理误区。这就要求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对大众传媒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给教育创设一个有益的舆论空间。
逆反心理个体适应环境和寻求发展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身心发展等多因素的影响而尤为突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勇于去承认问题,去探索问题的来源,通过多种努力,不断尝试有效的解决方法,即可以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效,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