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在农村学校奋斗了20 年的数学教师,我深感咱们农村孩子学习数学的艰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经常感叹,我们的学生理解力差,方法死,讲了很多遍都不会做。在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常常束手无策。其实究其原因,与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我们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和创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达到我们的要求,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使它保持下去。而多媒体正好集形象、色彩、声音于一体。如在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我就播放了一段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视频。学生看的时候就非常的疑惑,我们的数学课和太阳升起有什么关系?看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太阳看作一个圆,把地平线看作是一条直线,你认为直线与圆有几个交点?还比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
[师]你们只要按我的要求算出一个数,老师就能猜出你们每一个人的年龄!
[生](有少部分学生轻轻地说)不可能
[师]请你把你的年龄乘以3 减去7,最后除以2,然后说出运算后的结果!
[生](争先恐后)19、17.5、16
[师] 15 岁、14 岁、13 岁
[生](学生对老师赞不绝口,佩服得五体投地)
[师]你们想知道秘诀吗?
[生](异口同声)想……
此时,我告诉他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他们也能猜出他人的年龄.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听课劲头十足.
二、课堂提问把握好度和量,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请况,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来设置问题,提问要做到少而精。提问太多时间太紧,学生不能静下心来思考,效果当然不佳。因此,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切忌赶时间,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切忌教师一问到底。例如一位老师在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为了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掌握情况,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有哪几种判定方法?
听了学生流利、圆满的回答,教师满意地开始了新课教学。
事实上学生回答的只是一些浅层次记忆性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可以将提问这样设计:在△ABC 和△A1B1C1 中,(1)已知∠A=∠A1,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A1B1C1;(2)已知AB/A1B1=BC/B1C1,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A1B1C1。
回答这样的问题,仅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只有在真正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回答。这样的提问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提高。
三、努力设置实验操作环节,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提供保证。
如在学习角平分线定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画出角,作出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并在这条角平分线上任意取一个点,过这个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再量一量这两条垂线段的大小。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迅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消除紧张的心理,同时让学生产生这样做究竟有什么作用的想法。这时教师指出:再换一个点试试?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从而得到角平分线定理,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善于动手、观察、思考,就会发现。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等量关系?教师再提出:你能证明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重复人类探索知识的过程,寻找到已知规律,从而对学生进行了创新思维训练,为寻找到未知规律打下了基础。
还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通过的象限与函数解析式中的k、b 的关系时,教师出示一题:请你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x+1、y=xー1、Y=—X+1、y=ーxー2 四条直线,然后观察,你能发现什么?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画图基础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分两步进行:一是观察思考提出问题:(1)解析式的系数的正负性与函数图象通过象限的关系是怎样?(2)两直线平行或相交的条件是什么?二是让学生再观察、思考、操作,提出结论和探索的方法(1)通过观察、列表等方法获得解析式的系数的正负性是与函数图象通过象限的关系(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得到两直线平行或相交的条件。
这样的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決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各种疑惑、障碍和矛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困难、障碍,获得了创新成果与方法。在反复的强化训练中,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数学创新思维训练提供了保证。
四、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要,为数学创新思维训练提供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提出:在草稿本上先画出一个圆,把直尺的一边看作一条直线,移动直尺,从交点的情况看,你会发现有几种情况?这个活动比较简单,学生人人都会动手,教师可以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演示过程,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增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在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圆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时,学生通过画图、测量、比较等方法找到了答案,为基础中等的学生提供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应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时,举例:A 市气象局测得沙尘暴中心在A 市的正西方向300km 的B 处,以10√7km 每分的速度向南偏东60°的BC 方向移动,距沙尘暴中心200km 的范围内是受沙尘暴严重影响的区域,问:A 市是否受到这次沙尘暴的影响?若不受到影响,说明理由;若受到影响,求出A 市受沙尘暴影响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一般学生感觉有一定的困 难,可让优秀的学生叙述思路:把沙尘暴的中心看作圆心,受到沙尘暴的影响的半径为200 千米,实际上就是看运动的圆的圆心移动到过A 点的垂线与直线AB 的交点时,和直线AB 的位置关系。教师重在点评独到之处,使优秀的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可以展示自我,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有信心去克服困难,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创造性学习中。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恒心,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为突破回,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