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的党外干部是在高校中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师或者工作人员,他们不仅具有党外干部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有高校教师自己的独特性。
分析高校党外干部的任用工作的现状与问题,探索高校的党外干部的任用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干部队伍,将会对高校的发展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外干部;任用
一、高校党外干部的界定及其特点
党外干部亦称非中共党员干部,特指不具有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的干部,如干部队伍中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等,是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任用选拔党外干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在要求。高校党外干部则是指在高校担任了一定职务的、民主党派或者无党派的教师和工作人员。
高校的党外干部是在高校中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师或者工作人员,他们不仅具有党外干部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有高校教师自己的独特性。高校党外干部在专业背景、学术造诣、科研能力、政治敏税性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要求。现阶段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呈现出以下特点:(1)具备良好的学历背景与综合素质。高校党外干部教育状况良好,他们学历高,大都具有高级职称,综合素质优良,业务水平较高,是非判断明晰,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参政意识与服务热情。高校党外干部普遍参政意识较强,对经济社会和学校发展的热点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提案和议案。(3)具备较强的带动作用与领导能力。高校党外干部大多是教学与科研岗位上的骨干,既具有较高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创新精神,而且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都有较深的造诣,具有一定的带动示范作用。
(4)具备较广的社会资源。高校党外干部队伍中有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自党派省市主委或副主委,其中大都有出国留学和访问学者的经历,社会资源多,发现问题敏锐,分析问题全面,解决问题稳妥。
二、高校党外干部任用的现状
高等学校是任用和选拔党外干部的摇篮。多年来,高校不仅为学校内部任用了一批党外干部担任校(院)系领导职务,而且还为地方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等输送了许多优秀的党外干部。长期以来,高校在党外干部任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课题组分别对三所不同规模的上海高校的党外干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
(1)各级统战部门越来越重视党外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
进入新世纪,高等学校配备党外领导干部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各级党委统战部要与组织部门和教育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研究与制定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加大在高等学校领导班子里选配党外干部力度,符合任职条件的优秀党外人士可以担任行政正职;同时要适当增加高等学校中层干部中党外人士的比重,努力为党外高层次人才成长提供必要平台。
(2)高校党外干部的任用工作受到关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学校内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给高校党外干部任用工作带来一些新课题,对高校从事统战工作的人员的素质与觉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高校实际出发,新形势下党外干部的任用工作如何做得更好,受到了广泛关注。
(3)对党外干部任用的手段与方式与时俱进、多样化与个性化。高校党外干部任用选拔主要采取组织推荐、公开选拔、外部引进等竞争机制发现并任用优秀党外干部。在党外干部安排使用中,一些高校实施“三个10%”计划:即党外干部占学校处级干部比例不低于10%;处级后备选拔干部中党外干部比例不低于10%;学校每年安排党外干部挂职锻炼的人数不低于挂职锻炼干部总数的10%,认真落实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有的高校派党外干部参加“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等各种培训,以进行针对性任用。有的高校创新培训模式,坚持高端人才高端培训,并且积极推荐党外人士参加局处级岗位挂职锻炼。
(4)高校党外干部的素质越来越高,在国家与社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有的学校中共党委加强党外后备人才库建设,及时发现后备人才,做好任用与储备。如某高校维护着600 多人的后备人才库,其中有35-40 岁之间的正副高级职称以上党外人士;长江学者、“青年千人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获得者;民主党派优秀骨干青年成员;获国家科学奖励的年轻党外教师等。
(5)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党外干部的任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高校的党外干部工作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在任用方面的意识不到位、宣传不深入、工作不积极推进。调研中,在谈及“目前党外人士任用中存在的不足”时,仍有40%的党外干部认为“上级部门对任用工作重视不够”,36%认为“学校领导对任用工作重视不够”。这说明党外干部对领导部门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期望。
参与调查与访谈的高校中,也有党外干部任用工作做得不到位的情况。如,学校没有组建党外人士的任何组织;在进行党外人士调查时,各院系都不积极参与,本来应该有六、七百个党外人士的学校,通过上报数据统计出来却只有六、七十人;学校对党外干部的任用没有采取相关措施,所以,在党外干部任用中,也找不到更多的人力资源,用来用去还是原来的那几个积极人员,严重缺乏新生力量。
三、高校党外干部任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具体情况,但在党外干部任用问题上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1、领导班子结构优化在不同管理层次上存在差异。
高校党外人士中的优秀者,往往是某一学科的知名学者、重要的学术带头人,从他们中选拔合适的人员进入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对于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科学民主决策能力的提升很关键。但在高校竞聘上岗方式的内部干部制度的改革中,导致党外干部的任用出现新问题。校级领导班子一般比较注重结构的优化,积极吸收党外同志进入校级领导班子;而在院级的领导班子中,没有做到或是注重班子结构的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党外干部的数量。
2、校院系的合并带来了党外干部安排的新情况。
在校院系的合并中,有些合并院校机构不但没有增加,而且还有所缩减,使得干部总量严重“超员”。为了适应教育发展改革,合并后干部队伍的建设要求精干与高效,所以干部数量一减 再减。在各种外在、内在条件的制约下,党外干部的安排也遇到一定的困难。
3、原有的某些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合新的情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党外知识分子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现在党外干部的成长背景、自身素质等方面也与以前有较大的改变,我们原有的某些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合新的发展情况,而一些新的工作领域和空间、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却需要我们去探索和拓展。
4、党外干部任职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高校发展的内在趋势,对党外干部任职的标准、特别是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将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性因素。对于党外干部而言,其是否具备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特别是在正确处理与中共组织关系、单位一把手关系、中共副职关系、下属关系等方都将作为党外干部任职的要求。
5、对党外干部的任用工作宣传力度不够。
党外干部是一支特殊的群体,由于党外干部总量不足,担任实职领导和正职的党外干部不多,在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影响力不够。党外干部的任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少数人对党外干部的安排及使用工作存在一定的偏见。产生这些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党外干部这一群体特别是党外干部的任用工作宣传力度偏弱,没有从正面积极进行舆论引导,让更多的人懂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四、完善高校党外干部任用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党外干部任用工作,是做好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努力搭建各种联系和任用党外干部的工作平台,为党外干部的培养任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为做好党外干部的任用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在党政领导班子中要加大多党合作的宣传与教育力度,优化党外干部的工作环境,为党外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要坚持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党外有人才、坚持党外干部同样是党的干部等意识,加大对党政领导的统战理论培训,积极宣传党外干部在参政议政、发挥智库作用以及党外干部的优秀事迹和先进典型等。
(二)强化党外干部政治责任意识。在调研中,大家普遍将“在国家事务、学校事务及社会事务中的政治参与作用”、“在优化决策中的议政谏言作用”等党外干部应发挥的作用排在了前两位。可见,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党外干部政治上的坚定性。我们要坚持以政治共识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政治上要充分信任党外干部,要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既让他们的专业技术得到应有的发挥,能力得到社会的承信,又要使他们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重视党外干部的任用规划。组织部门要把党外后备干部任用工作纳入整个后备干部任用计划之中,要做到每年的后备干部任用培训,党外人士都要占一定比例。党外干部的任用工作是党外人士发展政治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建设层次高、数量足的后备干部队伍,一定要重视基础建设,并将其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做好后备干部队伍的动态建设,要采用民主推荐、组织推荐、公开竞聘等多种方式,及时将素质好、觉悟高的党外优秀人士选拔出来,并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同时要有意识地保留一部分在党外优秀分子,以保证有充足的党外干部后备来源。
(四)建立党外干部任用的动态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党外干部的素质能力。在突出统一战线特色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多样化、多层次的任用形式,拓宽任用渠道,提供多元化的培养任用模式。一是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把做好党外干部的任用工作放在统一战线巩固扩大的全局予以通盘考虑,认真筹划,真正提高党外干部任用的目标性与实效性,对任用工作保持真正意义上的重视。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安排党外后备干部外出参观学习、顶岗锻炼、轮岗培训等,全面提高能力素质。三是可以通过搭建学校与党外知识分子、社会实践等广泛联系为桥梁,进一步提升党外干部服务国家与社会的能力。探索中共基层党委、人事部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三位一体的党外后备干部任用动态机制。
(五)要实施党外干部及后备队伍的动态管理与长效机制。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党外干部成长成才的规律,建立健全科学的任用制度和机制,从而使党外干部的任用工作健康持续发展。高校党外干部成长中,组织任用是党外干部健康成长的前提,个人努力是党外干部健康成长的关键,群众认可是党外干部健康成长的保证。实践证明,只有把组织任用、个人努力和群众认可三者有机结合,党外干部的培养任用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学校各级党委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统战部门要密切协作,组织部门要主动与统战部门共同研究,协调党外干部所在的单位党组织加强对党外干部的任用和管理,为党外干部健康成长搭建平台,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高校党外干部的任用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意义重大的工作。加强高校党外干部任用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干部队伍,将会对高校的发展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楚怡.试论高校内涵建设中党外干部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4(20)
[2]杨光,冯振业,齐民.高校党外干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2)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统战部.新时期北京高校党外干部任用选拔工作探索[J]. 统一战线理论研究,2015(6)作者简介:丁敏(1973- ),女,安徽蚌埠人,上海海关学院海关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