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轨高校体育教育现状研究
2018年3月28日 16:53 作者:lunwwcom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河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轨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运用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河北省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轨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党的十九大多次强调中国文化传承的价值,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拥有先天的优势,师资雄厚,学生数量众多,便于传承和发扬,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轨高校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结果与分析
河北省共有高校41 所,随机抽取8 所作为调查对象,包括河北师大、河北科大、河北体院、五个地方学院作为样本学校。每所高校的 5 名教师和 120 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回收有效教师问卷是40 份,有效学生问卷100 份。
现状分析
政策法规落实情况。调查显示,文化传承政策法规执行较好的占50%,执行一般的占38%,不好的占12%,河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轨高校体育教育对相关法规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如果国家多一些政策支持肯定会大大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轨高校,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这一良好平台持续发扬光大。学生的兴趣情况。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较好,学习兴趣淡薄,学习效果不理想。通过调查显示68% 的学生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7% 的学生不感兴趣,其他的学生态度一般,说明学生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较高,有利于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但是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不理想,72% 的学生感觉对相关课程的缺乏兴趣,通过调查了解到相关授课教师水平有限,动作简单单一,组织形式枯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项目开展情况。 项目主要包括:杨氏太极拳、八极拳、沧州武术、井陉拉花、邢台梅花拳等 25 个项目,河北师大开设四项:杨式太极拳、八极拳、通臂拳、深州形意拳,河北体育学院开设七项:杨式太极拳、八极拳、通臂拳、八卦掌、劈挂拳、舞龙、舞狮;河北科技大学开设十项:杨式太极拳、八极拳、沧州武术、井陉拉花、二贵摔跤、武式太极拳、八卦掌、通臂拳、吴桥杂技(倒立)、劈挂拳; 其他学院级别的学校均开设一到两项主要开设杨氏太极拳,衡水学院开设五项蹴球、秋千、板鞋竞速、高脚马、珍珠球。仅有河北科技大学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公共体育必修课,河北体院民传系把部分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这些课程其他学校是开设在专业选修课程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献出力量。衡水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在蹴球项目的推广和发展作出贡献,获得国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金牌,建立培训基地,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
活动组织情况
河北高校都有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竞赛与表演,但每所高校举办次数有差异。调查结果显示,8 所学校均有表演机会,比如迎新生会、专业展示会以及各种节日表演,目前比较专业的比赛就是省级和国家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河北师大、河北体院、衡水学院取得优异成绩。
社团情况
通过走访了解到高校里体育社团活动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轨高校体育做出一定贡献,每所学校都有相关的体育社团,组织效果较好,河北体院有太极社和武术社团,河北科技大学有 4 个社团分别是太极社、武术协会、井陉拉花表演团、杂技人生;邯郸学院武术社团开展较好,为河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轨高校体育教育做出一定贡献,但是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绝大部分是学生管理,学生专业水平不高,限制其发展。
存在问题
经费短缺,活动开展不足
体育比赛训练费、服装服、器材费基本由比赛前相关部门下拨的极少的训练经费里,也有一部分学校承担,但这部分资金可谓微乎其微,活动很难开展,部分成绩较差的学校放弃比赛,严重影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专业人才不足,只抓皮毛不通精髓,阻碍其发展相关专业教师水平不高,不通精髓,影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轨高校。大部分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专业人才,部分高校有一定数量的专门人才,但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校需求,而且大部分专业水平不太高,急需继续学习提高。传承形式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兴趣是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动力,学生对非物质文化兴趣浓厚,但对学校开设的具体体育非物质文化课程比较失望,教师传承项目类型单一,传承方式、方法枯燥,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影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轨高校。对策分析
扩充经费来源
经费来源有当地民宗局和学校两个仅有的途径,想办法扩大经费来源是重中之重,它关系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轨高校的质量和效果,渠道很多,如引入社会力量(政府、企业、俱乐部等)来扩充经费来源,还有就是通过文化平台造自我品牌来发展相关组织。增设传承项目,丰富课程组织,激发学生兴趣
急需优化师资力量,相关部门应组织多次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给予这些新加入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发展空间,如场地的分配和器材的配备,促进河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轨高校体育教育,促进非物质文化的发展。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21 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网络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的便利条件,使教学更具欣赏性、健身型、娱乐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得到保证和实现。增设比赛加强校级交流
大力发展河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省内高校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增设校际比赛、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交流活动、和高校内部各种比赛、社团比赛,大力发展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SQ172035)(作者单位:1. 邯郸学院体育系;2. 衡水学院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