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方言在民歌演唱中的体现
2017年11月29日 08:48 作者:lunwwcom【摘要】我国地域宽广,民族种类多达56个,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产生了以各地方言为主的语言体系。我国大致可分为五大方言区,有东北方言、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闽南方言,西北地区方言在歌唱中的运用典型代表为陕北方言的地方性戏曲以及地域性民歌,本文主要概述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应用。
【关键词】方言;西北方言;陕北民歌;陕北方言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陕北民歌方言概述
陕北地区的劳动人民对土地有着独特且极为深厚的情感,这一带风沙草滩较多,地理环境恶劣,一代又一代的人守护在这里,付出辛勤的劳动,随着打夯劳作唱起歌,声音高亢嘹亮,他们喜爱用劳动号子来喊唱着自己的内心感受,陕北人称劳动号子为“喊号子”或“吆号子”。他们在劳作过程中通过吆喝声来齐心协力,释放身体负荷,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劳作时所唱的歌曲。神府一带还留有“酸曲”类型的山歌,属于信天游的范畴,歌曲内多为反映人民生活情趣,用直白的行腔来抒发内心情感。由于历史的绵延流传,只有用陕北方言才能唱出陕北人朴实、憨厚的情感。
(一)陕北方言的特征词语
演唱带有陕北风格的歌曲必须要使用歌曲中所带的方言,若是用普通话来唱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味道,陕北话中的日常词语与普通话也有大不同,简单的如:陕北地区的人们喊孩子为“碎脑娃娃”,妻子为“婆姨”,丈夫为“汉”,称青年男子为“后生”,青年女子为“女子”。陕北群众也爱在原来的单音节词中加一些毫无意义的字,使其变为双音节词,如:圪梁,圪洞,干格巴巴,慢格腾腾,摩拟词如:笑格盈盈,红格丹丹等。这些特殊的字词读音铸就了陕北方言独特的地方风韵。
(二)歌词创作中的陕北方言
陕北民风民俗重亲情、友情、尊老爱幼,陕北民歌平易近人,由于他们平常说话总习惯性的加些叠字作为无实意的重复字,如歌曲《走西口》里的“大路上的那个人儿多,拉话话解忧愁”,其中的“拉话话”就是陕北方言,再比如《三十里铺》里的“闪在半路口、害急、俭畔上、灰个蹋蹋”这类词语的出现,都具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害急”是“着急”的意思,“灰个塌塌”是“灰头土脸、没精神”,“拉话”就是“聊天”,歌词中的方言词语更生动地刻画出痴情妹子盼望情郎哥哥归来却又不敢表达内心情感的复杂心情,在表达这层意义上,是用其他的词语难以胜任的。
二、演唱中的运用
音乐可以用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那么语言就是传递它的钥匙。陕北民歌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关,通过借用甩腔、衬字、韵脚、叠音等体现歌词的声音美。
(一)甩腔的使用
陕北民歌以类似原生态的表现方式来演唱,发音位置靠前,类似于“喊”,位置高,缺乏共鸣又有较少的胸腔共鸣,陕北民歌的演唱追求明亮、甜美和灵活的声音。比如一部陕北电视剧《血色浪漫》他描述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代年轻人成长的故事。其中里面的一首插曲《走西口》中“哥哥了你走西口”这一句的“了”字在演唱时就要喊出来,而且位置要高。演唱自由洒脱,歌词要用陕北方言来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与说话的语气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在方言具有易轻字头,重字尾,拖长音值,语调向下滑的特点,甩腔唱法即在一个长音后甩出一个短且重的装饰音,使声音听起来响亮,穿透力强,这样一来也能表现出演唱者的情感。
(二)借用衬字
我国的民歌多常用衬字,起到渲染气氛及发挥情绪的作用,陕北民歌常见的方言衬字有“的个”、“那个”等,这些衬字没有实际的含义,使用可以虚化歌曲的音节处理,就是借用这些衬字才更加丰富了作品的气韵,从旋律上进行了有效补充,如《赶牲灵》中“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儿”中的“那个”一词的应用有了补充的作用,听起来是一种留白的感觉,正因有了留白作品才有了对比,才更能体现出歌曲想要表达的情绪,它让声音有了一种表情。《走西口》里“突突突突突地往下哎嗨流”还有许多叹词和助词,如“止不住的泪呀么泪水流”中的“呀”“么”等;在演唱陕北民歌时借用“衬词衬腔唱法”及“断腔的唱法”才能够实实在在地体现出独特的地方特点。
(三)韵脚的运用
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词放在歌词句末的方式叫押韵。采用押韵在歌曲中能产生一种声音和谐,节奏连贯的效果,使歌曲增强语言的感染力。陕北民歌的韵脚可以不断的变换,例如歌曲《远远见你不敢吼》中的“站”、“看”押“an”韵,而下一句的“吼”、“走”押“ou”,歌词的韵脚虽然多变化,但是非常和谐。在读音上具体体现在《走西口》中的“走路你走大路,人马多来解忧愁”,其中“路”和“愁”这两个字在陕北方言中分别读作lou、cou,若是把路读作1u,愁读作chou的话这样既不押韵,又失去了独有的语言风味。因此,陕北民歌作为具有独特韵味的地方歌曲,理应表达出它独有的地方特色。
(四)叠音
方言在陕北民歌中常以叠词的方式表现出来,叠音又可称为“叠字”,是陕北民歌中普遍且重要的特点。不管是单音节叠字还是双音节叠字,在陕北民歌演唱时都使民歌作品充满了节奏感。“白格生生”、“红格丹丹”等词语的使用使歌词带有一种亲和的色彩,达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比如歌曲《走西口》中的“紧紧地”、“汪汪地”,《兰花花》中的“青线线”、“蓝格英英”等,这些方言叠音升华了陕北民歌的情感表述。民歌《拉手手亲口
口》中的“口口”、“手手”等这些称谓,都是运用叠词的形式去创作的。它的运用使作品本身有了音乐感,更好地增强了歌曲的艺术表现效果。
三、结语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朴实、憨直的劳动人民,这里的艺术来源于广大人民的生活写照,正是用这些最原始、自然的方式才造就了独特艺术风格的陕北民歌,形成了具有民俗味道的艺术表现形式。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的创作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只有真正了解陕北方言的内容,才能更好的把握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和风土人情。
参考文献
[1]李向峰.大地的回音——陕北方言在民歌中的特殊韵味[J].音乐时空,2016.
[2]杨婷.方言在陕北民歌演唱中的作用与意义[J].时代文学,2010.作者简介:朱妍,女,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