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2010年10月21日 09:05 作者:论文网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 基本原则
论文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确立“就业导向”的发展原则,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要义.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的基本原则。同时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赢得社会认可的必要策略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规模性扩张的过程中.“就业导向”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尚未得到根本性的确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证明:“就业导向”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要义.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的基本原则.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赢得社会认可的必要策略。
一、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基础要义
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认识上.应该把握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隶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而非“专业教育”。对职业性的追求理应成为确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原则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关于“职业”概念。我们一般理解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相应地.“职业教育”应被理解为一种强调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能力发展.目的在于为个人获得胜任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或职业能力。因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让个人拥有胜任某一项具体职业岗位的技能而实现谋生目的的教育类型.是一种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接受者的顺利就业为基础的谋生型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性而“专业”则是依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而把学业分成的门类.“专业教育”强调学习者对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理论知识的掌握.目的在于实现接受专业教育的人拥有进一步探索某一学科知识的方法.对应于某一大的行业领域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技术教育范畴,受教育者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就业导向”特征。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所注重的是通过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现受教育者具备较为宽广的职业适应能力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则侧重于通过受教育者实际生产技能和操作能力的训练而具备尽快适应具体职业岗位的技能。依据劳动市场的实际需要.分析企业岗位所需技能,制订实现对应于这一职业岗位技能的教学计划,进而最终确定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计划.追求并体现“就业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所在。同时也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高等就业型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培训”式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等职业教育既不能等同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教育”,也不等同于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如中专、技校以及职业中学层次的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应该适应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所导致的职业和岗位不断变化的现实,要拓宽专业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
以一种动态的观念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性
总之。就其基本内涵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在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熏学生专门的职业技术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注重成熟技术的应用和转移.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教育类型。所以.就其基本内涵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一种面向职业岗位的职业性高等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就业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基本要义之。高等职业教育是否具有鲜明的就业导向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应该成为判断高等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
二、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的基本原则
我国相对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地方职业大学的建立.此后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期职业大学依照高等专科学校规范办学.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再就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批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的过程中.其性质与层次的定位问题成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的两项基础性问题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定位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曾作出明确界定: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是相对于初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而言的,是以培养技术型职业人才为目的的。在培养目标上.高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技校、中等专业学校以及职业中学)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够将科学、工程、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行业性和地方性,一句话,在性质定位上,高等职业教育只有确立稳定的职业导向.其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性质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张扬和凸现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定位问题.目前尚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简单地分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与普通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的专科、本科。这种简单的定位与分层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发展。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专升本考试”以其应试特征正在淡化甚至侵蚀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就业性特征。由此引发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定位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层次的高等教育,还是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层次的高等教育而存在.其层次相当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还是作为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存在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各层次。我国在学位(硕士研究生层次)体系中对“学术型”和“专业(技术)型”学位作了区分。但并未把专业(技术)型学位归入职业教育体系。
考察欧洲国家较为成熟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可以发现.欧洲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绝大部分是由独立于大学教育之外的专门学院来完成的.如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法国的大学技术学院等。这些院校形成独特的有别于大学的教育模式,在生源、就业、师资、教学与管理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有学者将其概括为“分立竞争型模式”。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情况不同于欧洲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来完成的.提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包括初级学院、四年制文理学院、大学附设的职业学院。不仅如此.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表现出多层次的特征.既有两年制的可以向学习合格者授予“副学士学位”的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大致相当于我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叉存在本科、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是连通的.学生在一个具体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可以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
此外,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相关规定也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1997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7大层次该分类体系中的第5层次叉分为“A、B”两个亚层次:“5A与5B”,其中“5A”向学习者提供“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或进入需要高技术的专业课程”.“5B”向学习者提供“实际的、技术的或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定向于某种特定的职业课程计划.定向于实际工作岗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能和专门技术,表现出明确的职业特殊性.而且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阶段。这种与就业市场的对接以向学习合格者授予进入劳动市场所需的表明其技能或技术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教育训练阶段性完成的标志。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并考虑到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情况.高等职业教育在层次定位上相当于“5B层次”,包括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值得注意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和专科决不能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和专科就对基础理论的学习要求来看.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放在学生实际职业技能与技术的训练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本科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理论应该厚实一些.但这种厚实不是以降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为代价。恰恰相反,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建设、服务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必须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结构设计的全部教育与训练过程中为实现这一层上的定位.高等职业院校应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设计课程体系、学生知识技能结构的出发点.提高毕业生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稳定、有序、灵活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和网络.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市场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综上.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定位的认识上.应破除把“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层次的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或日理论性高等教育)的类型.但并不是一个区别于本科的专科层次。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一个独立于理论性本科院校之外的独立的高等教育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生产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的需要,作为不同于学术性、理论性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准确地说是“职业高等教育”)有必要扩展至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各层次。而无论是分布于各地市的专科层次职业院校.部分附设于普通大学的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类二级学院.抑或是未来可能发展起来的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其不同于学术性高等教育类型的根本特征在于其鲜明的“就业导向”。在办学方向的确立上.只有在充分把握社会各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具体技术与技能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技术训练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特色才能凸显出来.“就业导向”的基本原则才能得到彻底的贯彻三、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赢得社会认可的必要策略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与劳动力市场之间严重脱节.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体系和特色。其中更值得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与普通本科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声誉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种具有鲜明职业导向性特征的高等教育类型.评价“l业教育成效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及变化生动及时地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被社会接纳的程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已经实现了较大的数量发展.但还远远未能达到十分完善的程度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学轻术”观念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还远远未能得到普遍的社会认可。近期内能够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改善高等职业院校社会形象的一项重大举措便是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特色建设的同时.切实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育而言.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是否确立“就业导向”的办学机制有着重大的意义。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来说,“就业率才是硬道理”。如果高等职业院校不能彻底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导向”模式.醉心于追求学术性或盲目攀高升格.而不是踏踏实实地加强职业性建设.寻找与社会职业岗位的结合点。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程度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提高。反过来,只要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生产、管理、服务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就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按照《中国就业白皮书》所提供的数据。2004年失业人口中70%是青年人高等职业教育每年培养数百万学生,如果不以“就业”为导向,而是以“学科”为导向.每年就可能把超过150万到200万的青年失业人口推向社会.高等职业教育的效能和质量就会受到社会质疑。
作为一种在理论归属上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性质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原则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职能的发挥。在于通过培养直接进入社会就业领域、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职业岗位需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由于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是高等职业院校发挥社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就业导向”也就自然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原则.并从根本上促使高等职业教育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可,、
为落实“就业导向”这一基本原则.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开放办学”的发展方向。并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开放办学”。
首先.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岗位的确立建立在对企业、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改变过去“学校本位”培养人才的旧模式.代之以“社会职业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社会有什么职业岗位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就创造条件培养相应的职业人才
其次.把职业岗位技能规格的确定权交由企业等用人单位掌握。职业院校的责任在于:为企业等用人单位确定的岗位技能编制出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二元并重的课程教学体系。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其内部体系的衔接上,在专业知识、技能等级的具体要求上.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和初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技能训练体系、课程教学体系之间的内部关联.服从并服务于职业人才成长的有序性和连贯性。高等职业教育在面向就业市场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职业变更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并最终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原则建设成为一种动态的弹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