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代下的改良汉服 水绘画设立了专门的画院,并且将绘画列入学科。青绿山水
《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 的盛行和民族的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宋
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汉服是对华夏民族传统服饰 元以后,士大夫和文人们由于政治原因,采取以避世和寄情
的统称,自黄帝、舜、禹时期起,就已具备了基本形制。 于山水之间的方法来抒发情感,促进了本土化的佛教宗派发
不同时期,汉服在形制上的剪裁和样式也不一样,外来文 展,禅宗成为了新的流行趋势后文人画兴起,文人画讲求笔
化的交流以及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布料饰品材料多样化,形 墨趣味,标榜士气讲求格调,注重文学修养和格调高雅。文
成了百花齐放的汉服体系。如曲裾、半臂、明制袄裙、褙 人山水画的兴起,使得青绿山水日益衰落,流于民间。而民
子等等,上着和下着分类不一,常服礼服种类甚多。汉服 间的画师技法多为言传相授,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因为所处
在布料选择上从麻发展到丝绸以及其他布料,适应不同年 环境比较市井,格调愈发俗气。这和追求意境和艺术修养的
龄性别,身份和不同场合及职业的需要。汉服在颜色上还 文人画形成鲜明对比,受主流文化的不待见,这也是青绿山
有严谨的赋彩制度,以色彩和花纹、形制区分尊卑,贯穿 水不似往日辉煌的原因。
整个历史进程。《礼记·礼器》记载:“礼有以文为贵 三、传统文化的多元化传承与发展
者,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长时期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有层峦叠嶂的青绿山
的文化熏陶,礼仪和独有的汉文化已深入民族骨血。清兵 石,烟波缭绕的无边江水,已经斑驳的浅蓝色的天空,这幅
踏入中原后,异族统治和削弱汉族势力与文化,汉服也随 画见证了这个时代的鼎盛和陨落。因为这幅青绿山水太具有
之淡出历史舞台。 代表性,所以有人将它印在了布料上,做成了一系列正规形
汉服作为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具有视觉美感和民族 制的汉服或者改良汉服。青绿山水的局部和改良宋裤融合在
特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贴近生活了解各类传统文化的奠 一起,观之有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感,在一行一动 基石。从2000年开始,各类汉服复兴运动开始活跃,到现 中,好似回到了那个辉煌鼎盛的礼仪之邦,走遍了万里河 在汉文化汉服的普及,是很好的转向。传统汉服多是 山。改良汉服和青绿山水的结合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只有我
宽袖长裙,为了适应现代发展需要迎合现代审美, 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才有改良后的汉服,当两者碰撞在一起 设计师们从传统中进行了创新,衍生了许多具有汉元素的 时,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创意、新文化、新思想就慢慢呈现出
服装还有改良后的汉服,装饰性和实用性极高,同时也使 来了,传统青绿山水和汉服,都面临现代转型。
改良汉服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从市场经济角度上来说将改 继承和发展需要根基于传统文化,只有从传统文化的 良汉服推广,带动了文化产业和服装产业等以及国学的发 根本开始了解,并深入研究认清现状和寻找适应发展的新
展,很多传统祭祀活动和雅事也随之兴起。 道路,传承才能发扬光大,现代社会步入了信息数字化开
二、本土化青绿山水的艺术变革 放的发展后,西方文化的渗入也给传统文化带来剧烈碰
青绿山水是本土文化和与外来文化交融后形成的独特的 撞,一部分人在异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愈发忽略了本土
设色方法,是继承了本土绘画特色和新设色法的科目。青绿 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我们作为本民族的传承人和继承
山水大体分为大青绿和小青绿,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一个 人,得益于民族文化的滋养,在接收其他外来文化并与之 大类别。本土青绿山水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隋代,展子 交流时,也该坚定民族信念和特色,弘扬民族精神,使本
虔,他可谓是青绿山水的开山鼻祖,开青绿之法,历代画家 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都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并对其评价极高。其创作的卷轴青绿
山水《游春图》为经典的全景式山水构图,绢本设色,画中 参考文献:
山石的受光面以青绿赋色,阴暗面则用赭石。设色这种染色 [1] 王文娟.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M].北京:中央
的方法其实也是受西域佛教文化的影响。 编译出版社,2006(5).
西域佛教文化大约在两汉之交,张骞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2] 杨凯园.中国传统绘画赋彩学说概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
版社,2011(1). 后,快速传入中国。这不仅仅使思想产生碰撞,尤其为绘画 [3] 周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大观[M].重庆出版社,1994.
艺术的颜料技法、色彩图式、题材选择等方面也带来了影 [4]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响,儒学道学的融入使外来文化逐渐本土化。开放包容的环 [5] 吴秋野.青绿山水的产生与佛教美术及异族文化[J].美术
境使青绿山水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达到高峰,唐宋年间青绿山 观察,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