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16年5月12日 17:15 作者:李进海

    李进海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香庙学区冯家完全小学,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趣味性较少。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学,不断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培养

    小学生数学思维。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和做法。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生;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6)12-0025-01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创新。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出的一种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

    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习体

    验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联系生

    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

    动脑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活

    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而数学学习相对较为枯燥、复杂,传统

    的灌输式教育难以调动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也难以提高。因

    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通过让学生

    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探索问题是调动学生学

    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可以通过利用生活化道具、生活化语言、生活化问题和开展

    生活化活动来创设课堂生活情境。

    1 利用生活化道具,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所谓生活化道具就是指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见到、与小

    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物品。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

    普遍对直观、具体的形象感兴趣,因此数学课堂应充分利用

    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或让

    他们亲眼观察,或亲自动手切实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加深对于数学定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

    课时,教师在课前事先准备好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物品,

    如剪刀、树叶、折纸等五花八门的物品。课堂伊始,同学们

    看到这些物品,都很好奇,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被调动起来。

    接着让学生来观察这些物品,并一步步引导他们说出这些物

    品的特点。然后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进一步调动,于是

    教师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深化

    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总之,生活化道具的运用,可以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兴致盎

    然中体会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加深知识

    体验。

    2 运用生活化语言,拉近数学教学与小学生的距离

    小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

    是用呆板、抽象的语言来讲解,势必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

    味。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也要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

    实际,用生动、平时的语言将数学知识传递给他们,拉近数

    学学习与小学生的距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儿童

    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尽量使课

    堂语言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引导学

    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例

    如,在认识“<”、“>”时,考虑到这两个符号对于小学生来

    说有些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特点编成顺口溜:“大于号、小

    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

    两个数字两边站,谁大对谁开口笑。”

    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符号

    并深入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课堂语言的生活化要求

    数学教师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在课堂钱精心设计,

    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加工,运用趣味化的语言拉近数学与小学

    生的距离。

    3 围绕生活化问题,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

    解决问题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的心理特点,由于他们生活阅历较浅,

    经验不足所以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存在不解,总喜欢问为什

    么。数学教学可以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提出

    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数学

    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探索中锻炼小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学会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提出生活化的问题既能让学生亲近

    数学,提高学习积极性更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因此

    数学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内容和生活实际,努力发现和创设这

    样的问题情境,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

    长度单位时,先向提出问题:咱们同学们中谁最高?谁最矮?

    同学们家里谁是最高的?这一系列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

    问题让同学们都踊跃发言。这种热烈的气氛中,进一步提出

    问题,大家知道自己具体有多高吗?我们怎样能知道自己和

    他人的身高?同学们纷纷发表看法,教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

    进入学习内容,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让学生通过

    动手.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进一步建立长度

    概念。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把数

    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

    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

    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思考。

    4 开展生活化活动,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在活泼的气氛中寓教于乐,将抽象的

    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内容。所谓生活化活动就是在数学课

    堂上设置生活场景,组织学生做游戏或运用实物动手操作,

    增强学生感性认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真正融入学习

    的全过程。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组织学

    生开展我是售货员的活动,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售货员或购物

    者,在模拟购物过程中认识人民币,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

    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生

    活化活动融入课堂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

    受、一种渴望,从而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在教

    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一

    些生动有趣的活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总之,情境教学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对于

    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作为数学教师

    在实践中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精心设计课堂过程,有

    效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柯惠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

    论坛,2012(1):144-145.

    [2]孙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外

    企业家,2013(22):222.

    [3]徐梅.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开展研究[J].中国科教

    创新导刊,2013(30):49.

    [4]徐慧.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

    2014(21):76.

    基础教育

    26 2016 年12 期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