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2016年6月15日 15:47 作者:周雪妍 林泽鸿 罗秋滨 朱 宏 于秀敏周雪妍 林泽鸿 罗秋滨 朱 宏 于秀敏 刘玉利 哈尔滨学院工学院 150086
项目资助: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青年专项课题(GBD1213045),哈尔滨学院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XJG2014016, XJG2014018)
【文章摘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着“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定位于提升应用型人才就业能力,本文以计算机等工科专业为例,提出了从课堂、实验、实践、创新创业等几个维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整体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学生就业层次。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就业能力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加大,现在大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企业的多样化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其主要表现为:(1)传统计算机学科突出“科学技术”,而非“应用开发”,即课程设计大而全面,学生全面地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各个分支, 但方向性不明确,而现在应用开发型的人才就业更有优势,这是对传统培养模式的挑战;(2)在校学生危机意识差,学习意愿不强。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同样暴露在整个网络环境中,似乎打打游戏刷刷微信时间也就过去了,这导致学生不能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在就业中成为短腿;(3)课程设置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师资队伍知识更新慢、教学方法固化,使得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在此背景下,需要从课堂、实验、实践、创新创业等几个维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整体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学生就业层次。
1 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
由于历史及学校地域的原因,哈尔滨学院计算机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网络专业四个主要的方向。生源组成有一半的省内生源,其中软件工程专业招收部分三表学生。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去向可以概括为可考(教学岗、考研、软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和可工(面向市场就业)。哈尔滨是计算机软件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大部分面向市场就业的学生会选择去北京,大连等地区就业。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校计算机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多元化,因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方向课上,应该“以学生为本” 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2 提升就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学生需要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敏感度,对新技术新方法要迅速熟悉、灵活掌握,以应付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按学生可能的就业岗位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侧重,如对继续进行研究生深造的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进行软件开发的学生进行软件应用开发相应的指导,并要求熟悉软件开发业务,同时增强其团队合作精神和业务协调能力,具体需要从课堂、实验、实践、创新创业等几个维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整体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学生就业层次。
2.1 课堂维度
课堂维度主要强调课程体系建构和课程教学效果,现在很多院校都进行“重基础、款口径”的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是指学生入学时按专业大类招生,一年后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综合因素选择确定专业方向,更侧重实际应用的宽口径培养模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为“平台+ 模块”,即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专业课程平台以及实践课程平台构成。
2.2 实验维度
实验课是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特别计算机专业,相当一部分的专业课都有近一半学时的实验课,实践课程平台由基础性实践课程模块、提高性实践课程模块和素质拓展实践课程模块构成。具体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Web 应用技术与开发方向、移动网络应用技术与开发方向、网络技术应用与开发方向、网络维护与安全方向等,学生拥有同样的通识课程平台、学科平台及专业核心课程,这保证了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而兼顾学生兴趣的方向课设置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自身特长。
2.3 实践维度
在核心专业课后安排集中的实践课时,这些课时并非用于完成规定的验证性实验,而是用于项目观摩和实战,这增强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如程序设计基础实训、算法与数据结构实训、数据库系统综合实训和软件工程综合实训等。
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手。主要包括方向课综合实训、校外专业实训和开放实验室项目。可见,积极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合理配套的实践环境,有助于完成学生和市场的链接。
2.4 创新创业维度
积极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和课程体系配套的实践环境。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培养的重点,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学生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开启创业之窗。学校鼓励学生科研项目并予以经费支持,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或者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鼓励学生申报各类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梦想插上翅膀。同时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比赛竞赛获得创新学分,如数学建模、数学基础知识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等。
2.5 配套服务资源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学校积极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为各个就业方向的同学进行服务,具体措施有: (1)对于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选修部分课程,参加普通话测试等一系列流程得到教师资格证。(2)学校动员各个学院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设立各种选修课,如考研数学、软考、行政能力等,既帮助学生应对各种考试又完成了部分选修课学分。(3)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比赛竞赛获得创新学分,如数学建模、数学基础知识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等。同时,为了提高师生交流配置本科生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本科学生导师。
3 总结
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着“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定位于提升应用型人才就业能力,本文以计算机等工科专业为例,提出了从课堂、实验、实践、创新创业等几个维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整体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学生就业层次。
【参考文献】
[1] 吴定雪, 范文萍, 陈晓林, 方元. 面向就业的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四维”人才培养模式[J]. 计算机教育. No.5 ,2011:15- 20.
[2] 季玉茹, 王德忠. 基于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11,(5):10-14.
[3] 陆慧娟, 周永霞, 何灵敏, 等.面对本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1,(5):4-9.
【作者简介】
周雪妍,女,黑龙江省青冈县人,1981-,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数据挖掘。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