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
  • 浅谈新课标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2016年2月19日 16:21 作者:赵庆霞

    赵庆霞

     


    摘要:新课标的《英语教学大纲》,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英语阅读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新课标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要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加语言实践量,延伸英语阅读空间,同时应渗透人格教育.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能力  素质   人格教育

    《英语》(新标准)高中阶段教科书是在小学和初中英语(新标准)教科书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方向、总体教学目标、题材内容等方面的精神,由中英专家、学者合作编写而成。

    本套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的思维、实践能力,努力使学生获得适应学习社会所需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文化差异,发展健全人格,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通过对各个模块所设计的话题的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本文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提高学生素质浅谈几点:

    一、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循环反复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渗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一系列问题, 可以启迪学生动脑,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Unit 15 The necklace”一课时, 先与学生对故事细节进行由表及里的回答, 然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挖掘人物的心理, 对课文做深层次理解如:

    1.          Why does the play go like this?

    2.          What was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引导学生分析Mathilde的环境(地位)、梦想(追求)、心境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问题,来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 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设计问题时, 要紧扣教材, 层层推进, 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 教师要启发引导, 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观,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明白阅读就是“Practice in learning, learning in practice”。始终把“走在教师的前面”当作学习的动力,把提高阅读能力当作目标,鼓励他们尽力掌握词汇量,越多越好。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1. 布置前置性作业,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 难度大, 抽象概念内容多, 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 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 教师讲解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就缺少了主动性。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安排学生针对即将要讲的内容做些准备,同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能更好的掌握课堂上的内容。如预习 Module 4 Which English?一课时,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英语语言的各种资料并思考下列问题:

    1 In how many countries are English used a native language?

    2 In how many countries is English used as a second language?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 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2)      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法。如教Unit 15 The necklace一课时,由于这是一篇短剧,不同于说明文体, 材料中一般不会有主题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主题,具体可以要求学生给每一场(scene)取一个标题,以此培养他们主题归纳理解的能力。参考标题如下:

    Scene 1: Meeting with an old friend

    Scene 2: An invitation to a ball in the palace

    Scene 3: The story of a lost necklace

    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 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归纳动词、 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 突出重点人物等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 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增加语言实践量, 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高中每模块的每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精品文章,他们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下转第53页)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