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策略
2012年1月05日 16:47 作者:lunwwcom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自主专业发展 内涵 策略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即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高校教师自己自主地进行专业发展的过程。在目前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教师的专业特质等都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实现其自主专业发展。高校教师实现其自主专业发展的策略是:树立起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确立起专业的自我;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使自己成为一个“反思型实践者”;与其他教师开展有效的合作,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 ?
一、何为高校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看,目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第三类则是以上两种涵义兼而有之[1]。本文要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由一个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一个专业人员的过程,即教师内在的专业素质及其结构不断更新、不断演进和不断丰富的过程。?
美国学者克朗顿(P.Cranton)曾提出一个关于“自我指导的专业发展”的观点,其中突出了教师个体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强调了教师个体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由与自主,但也要求教师个体要善于自律,要对自己进行自我监控。Bullough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观给予了新的诠释,认为“提出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发展的本质。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发展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的一种自觉、主动、能动和可持续的建构过程”。后现代主义学者还呼唤“内在发展”,认为教师的发展不是教师被动、被迫、被卷入的,而是教师对自己的一种自觉与主动的改造,是教师构建自我与世界、与他人及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以上观点均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一种崭新的趋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即教师自主地进行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自主是自己指导自己,是不受他人的约束。但自主并不排斥与他人的合作或接受他人的帮助,自主的行为是一种自发自愿、由自己选择并受自己自我控制的行为。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出适合于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由自己来监控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评价自己专业发展的状况,把外在的要求同自己的发展恰当地结合起来。自主专业发展型的教师的主要特点是其自主性,即强调教师个体是他自己的专业发展的主人。教师自主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要具有积极的专业发展的动机,要能通过自我反思、通过自己对自己的专业结构进行的分析,认清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同时运用必要的调控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二、高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1 教师教育理论的发展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强调外控式的发展,即由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加以控制,而不顾及教师个体的个性和教师自己的需要。传统的教师的专业发展通常是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的积累,通过相关部门的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及职前职后的培训等方式实现的。这种方式不重视教师本人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只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及安排进行,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目前已认识到,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前列,而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则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的动力。?
2 高等教育的发展迫切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实现其自主的专业发展?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持续大规模地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在大众化的背景下,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数量在大量地增加,学生数量的增加也导致了这一时期大学中新入职的教师数量的增加。新入职的高校教师,他们虽有较高的学历,但大多是从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其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都缺乏。另外,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方式也较为单一,培训内容也不适合高校教师的需要。而且,外控式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也难以根据高校教师的实际为高校教师制订出适合其自身需要的专业发展的规划,因而就难以满足高校新任教师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当前的状况之下,要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设法使高校教师实现自己的自主专业发展就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3 高校教师的专业特点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实现其自主的专业发展?
目前,高等教育中的专业分化,特别是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和专业的细化,已使得一批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加入到了高校教师队伍当中来。这样,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的专业特点就决定了高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均具有其很强的自主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在设计课程、规划教学活动和选择教材时,都要体现出其自主性。在高校,教师要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自主地选择自己所要讲授的课程及教学内容,自主地决定自己所要采行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自主地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课题或研究方向,自主地决定自己可从事的社会服务的方向,自主地安排相应的从事社会服务的时间[2]。如此一来,这种自主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其自主的专业发展应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高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策略
1 树立起自我发展的意识,确立起专业的自我?
柏拉图说过:“凡是自动的才是动的初始。”人的素质中有一种人的自我再生、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一个不具备自我意识的人是不可能有自己的持续发展的。因此,自我发展的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己自主专业发展的前提。按照时间的维度,教师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应包括三个方面: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状况及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况即自己目前所处阶段的意识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的意识。在有了专业发展的意识以后,教师在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付诸行动时,他才能较自觉地将自己过去的发展、目前的基础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综合起来加以权衡,才能使教师做到理智地复现自己、理智地筹划未来的自我、理智地控制今日的行动,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能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从而用“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3]。?
具有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他们会对教师角色表现出较强的认同感,会认真地思考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及其方向,会制定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的方式,并自觉地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加以监控。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会呈现出循环往复和持续上升的态势。?
2 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使自己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安特奈克(Antonek)等人认为,反思是与自我相联系的关键要素,没有反思就没有自我。反思是专业人员的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反思是最为重要的自我发展的手段。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是教师要反思的重点,是教师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的对象来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反思者的自我觉察的水平来促进自己的认识和能力进一步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于1989年曾提出了他的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高校教师应树立起自己的反思性实践的理念,应重视在实践中反思,设法使自己在反思中成长,以使自己的专业结构能不断完善、专业素养能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能不断提高。
3 与其他教师开展有效的合作,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
(1)组织各种教师研讨会。研讨会是教师之间开展合作的重要形式。在研讨会上,教师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或者心得体会等展现出来,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或者,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带共性的问题进行讲座。这会引发教师的思考,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也是美国高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美国被称之为是教师发展工作坊。?
(2)建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是高校学科内或专业内的教师之间为达成同一个目标而开展协作的有效形式。教学团队成员间具有学科的同一性与成员的异质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团队成员间协作的实效性,有研究者设计出了一种“小组说课—同伴观摩—评析与研讨—改革与创新—小组说课”的环形协作模式。这种模式有其可行性,可供高校教师借鉴[4]。?
(3)开展课题合作。课题合作指以要研究的课题为载体,将不同层次、有不同经验甚至是不同专业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个问题。课题合作,其方式灵活,可以是学科内的合作,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合作,可以是校内的合作,也可以是校际间的合作,它也是教师间开展合作的有效形式[4]。?
(4)成立专业共同体。专业共同体指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建立的一种教师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学习团体。专业共同体成员可以由不同学科或不同专业但却有相同发展特征的教师组成,也可以由相同学科或相同专业并且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因而有不同特征的教师组成。教师专业共同体是建立在教师专业化浪潮的基础之上的,它以学校为基地,以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和共同研讨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团体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相互交流以实现教师的共同提高[7]。?
(5)创设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平台。创设一个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可以及时而有效地在该平台上向教师们传递有关教育教学的各种信息,可以为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提供一种渠道,以使教师能及时而有效地开展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从而达到分享彼此的经验、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胡海波.地方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阶段及特点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8(6).?
[3]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4]郝立英,刘育东.高校教师合作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牛利华.教师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的新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