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表准则将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这个更显得课程标准的改革需要。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所谓解决问题就是再没现成的解决方法时找到一解决的途径,就是从困难中找到出路,就是寻求一条绕过障碍的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中,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问题作有条理的分析和预测,不再是固定的题型,而是灵活富有挑战的,进行创造性思考去探索和解决。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也有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通过数学模型,求解,假设,推理的实际问题。而对新问题如何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呢?运用知识和体现数学在世界周围的力量,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具有指导性,灵活性,一个人的策略应用好坏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策略形式多种多样的,是和小学生在数学问题中的解决策略有:选择一种运算,发现一个模式,制作图表,画处险段比例分析,画图和列表,猜测,假设,逻辑推理,你想反推,检查和修正等等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发展和运用好的同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更有芳香有条理,达到的效果更好。下面就来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法突破,提高教学实效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主要以灌输式的填鸭教学为主,也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解,学生被动地顺着教师的思路,跟着教师的步伐完成对一道习题的理解与解答。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角,整个题目几乎都是教师在讲解、分析,学生的思维很少得到锻炼,这种教学方法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一种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不良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养成,同时也是对数学学习规律的一种间接的否定,教师要勇于打破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创新性教学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师生转换的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针对某一题目为其他学生讲解,成为题目的分析者与探究者,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神经与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一名引导者或者裁判员,对于学生的讲解给予评价,如果学生在讲解中,思路遇到不顺畅的地方,要给予特殊的提醒与指导,通过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确保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联系生活,找准认知起点
数学问题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小学生已经初步接触生活,对于生活中的现象已经有所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数学问题贯穿在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或兴趣,主动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个项目就是计算年月日等时间类问题,为了有效锻炼学生对月份中时间的记忆,教师可以将这一锻炼过程与学生的生日联系起来,首先将学生的生日各自记录在一个本上,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小明的生日为6 月5 日,小红的生日为7 月19 日,那么两个人的生日相差多少天?学生一听到生日的话题,定会万分激动,直接进入计算状态,一些学生如果没有认真思考,就会忽略六月份的天数,若按照31 天计算,结果得出的答案是错误的,这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明确错误的地方,让学生重新回到一个对月份天数的计算当中,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预留空间,拓宽数学思维
数学问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就是说一道数学问题,能够有多种解决方法,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问题,每当遇到一道题,不要直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让学生自行思考,鼓励不同的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对于用创新性解题思路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奖励。
例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在没有正式向学生公布其面积公式之前,教师可以将这一问题首先写到黑板上,然后再在旁边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读题目,看图形,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些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普通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底×高的一半,就会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底和高,将二者相乘再除以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就是两个直角边的乘积的二分之一。
也有一些学生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的图形,就会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都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面积的一半,通过结合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乘宽,就会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
直角边乘积的一半,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和试题,得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思想与见解,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得到了培养,为以后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合作学习,探究解决方法
一些相对较难的数学题,单纯依靠某一名学生的力量是无法得到解决的,这时正确的教学方法就是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通过合作来集体探究,以探究的方式得到解决,将学生按照性格特征与学习成绩等级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给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形成探究,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对问题抽丝剥茧,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提倡答案的多元性,完善学生对这一题目的深入理解,并鼓励学生能够通过相互的合作,提供更具有创新性的问题解答方法。
五、错题、错因归类
小学生在做题时,常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对于同一道题目而言,小学生第二次去做时也并没有全做正确。针对这一问题,在校,我觉得可以让学生使用一个错题本,将自己平时经常做错的题目集中归类、做好解题过程和错因记录。在校, 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时常拿出来阅读和练习。相信学生的进步会较显著,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慢慢地,让学生们不再害怕做数学解决问题,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小学数学是学生逻辑思维的成长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教师要善于利用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解题能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调试思维。通过转变师生角色来锻炼学生的主动思维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来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通过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来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方法。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与学生多加沟通,通过沟通能够明白学生真正的学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