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策略
2017年12月13日 09:44 作者:lunwwcom【摘要】舞蹈创作基础、舞蹈表现及舞蹈结构样式是舞蹈编导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高质量的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高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舞蹈编导中渗透舞蹈形象思维进行分析,详细论述如下:
【关键词】舞蹈编导;思维能力;课程创新;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识码】A
“编”与“导”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是舞蹈编导的专业特点,在舞蹈编导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作、编排舞蹈能力,还需要加强学生指导舞蹈排练能力[1]。而做到这两点的前提在于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文艺界、美学界讨论得很多的一个重要问题,众说纷纭,争论颇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指作家、艺术家在观察生活、吸取创作材料直至具体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舞蹈形象思维则是形象思维在舞蹈创作中的特定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能力既可以增强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舞蹈学习质量,最终达到培养优秀舞蹈编导人才的教学目的。
一、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来源,通过高度概括生活素材从而形成舞蹈编导的思维创作。因此,具体形象与形象思维创作间具有密切联系。舞蹈编导过程中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并进行提炼概论,作用于创作。经舞蹈编导全面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后,才能创作出与观众有强烈共鸣的作品。真正的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组合,还是具有节奏的音乐[2],并具有丰富的情感和灵魂。舞蹈创作与形象思维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形象思维让舞蹈充满生命力。日常生活中,舞蹈编导要对客观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这样才能更好的释放情感,更好地拓展想象。舞蹈作品的灵魂在于情感的共鸣,一个舞蹈作品不管他的动作多么优美,表现多么精致,但是如果不能在情感上与观众相通,那么就无法激起观众的热情和喜爱,只能成为一个身着华裳的行尸走肉。
二、渗透到日常训练中
(一)基础训练
舞蹈基础训练的目的在于巩固学员基本功,夯实学生的舞蹈基础,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日常性、基础性是舞蹈基础训练的特点,奠定了其在舞蹈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要着手于最基础的舞蹈基础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指导学生进行站立、手位动作等基础动作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肌肉记忆,最终减少学生做规范动作的难度[3]。经训练后,学生在舞蹈编导活动中可直观的发展舞蹈动作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纠正,自行完善舞蹈编导内容。由此可在日常基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舞蹈形象思维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目的。
(二)艺术鉴赏
除去日常基础训练外,艺术鉴赏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舞蹈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艺术鉴赏训练的主要内容为对舞蹈录像、舞蹈摄影及现场舞蹈分化进行艺术鉴赏,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不同的鉴赏内容带来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舞蹈录像可以为学生带来灵活生动的感受,但是其角度为拍摄师角度,过分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对舞蹈艺术的重视;舞蹈摄影是静态的感受,可抓住某一瞬间的舞蹈表演,可加深学生的理解[4],切实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舞蹈表现可为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受,舞台布景、风光等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最为直接有力的帮助。
(三)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包括身体语言训练和口头语言训练。舞蹈是一种身体语言,不同的肢体动作可表达出舞者的不同感受。训练身体语言时可通过设计不同的情景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还可以应用类似于哑语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应用简单肢体语言表达更多内容,加强学生的身体语言能力。口头语言多应用于舞台剧[5],应用口头语言可以使舞蹈表演更加生动丰富。口头语言训练时要结合故事性和舞蹈性,不仅要表现出舞蹈技术性还需要表现出舞台剧故事性,提高舞台剧的表现力。
(四)舞台艺术训练
舞台表演是舞蹈编导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保证能够获得真实的舞台体验。舞台表演训练时,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与缺陷,舞台体验更加真实。训练完成后,鼓励学生间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分享各自的舞台经验,取长补短。
三、渗透到舞蹈教学中
(一)抒情类舞蹈教学
舞蹈艺术的主要形式就包括抒情类舞蹈,是一种情感直接表现和抒发的舞蹈,直观明显。抒情类舞蹈教学中要创造合适情景,帮助学生在不同情感中体会不同情绪。文化内涵与舞蹈艺术的结合是抒情类舞蹈教学的重点,配合情感的表达则是其教学重点[6]。艺术来源于生活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生活情景,在舞蹈中融入生活情感,充分表现舞蹈的情感。
(二)叙事类舞台教学
叙事类舞蹈可丰富舞蹈艺术内容,可将抽象的舞台艺术转变具体化的内容。叙事类舞蹈可还原故事和表达故事寓意,利用最简单的动作表达最完整的故事。
四、舞蹈编导需具备的素质
(一)敏锐的感知力
舞蹈编导必须充分利用各个器官,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同事物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