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阅读教学理解
2013年12月19日 16:46 作者:陈国海陈国海
(阿拉善右旗一中,内蒙古 阿拉善 7373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也是一种开放性阅读教学。 “开放”表现在内容的开放、文本的开放、形式的开放等各个方面。但是在开放的同时,也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畸形(病态)开放,或者叫做极端开放。“恰当”的开放教学应从三个方面实施。
关键词:阅读教学;开放性阅读教学;畸形开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阅读是与作品对话,与作者交流,与自然交友,与别人沟通的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运用知识因素、智力因素、技能因素等。 在旧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可概括为封闭式阅读。在此阅读教学模式之下,有着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什么都懂的教师是好教师;凡是符合作者意见的看法就是正确的,反之,则不然。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阅读教学的理解不断提升,出现了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教学,多方面实践新课程标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效果显著。但是我们更应重视阅读课教学的开放性特点,注重开放性阅读教学。
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开放”表现在内容的开放、文本的开放、形式的开放等各个方面。但是在开放的同时,也存在着畸形(病态)开放,或者叫做极端开放。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搞人文教育。一味地从人文的角度去进行阅读教学,而忽视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文课堂本身的工具性的一面。
二是简单的扩展。其一是寻求表面的联系,而非本质、内在的联系。例如,在教《桃花源记》时,听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听歌曲《北国的雪》。其二是贪多。一味地追求量上的开发。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联系几十首有关“春”的文章(句)。其三是从文章的主题出发作简单的扩展。例如,在教学有关“爱”的文章时,首先从文本中扩展,从一本书中选有关“爱”的文章,再到生活中找“爱”,然后是铭记“爱”,找出有关“爱”的名句。这样的教学思路,只能是一种简单扩展。
三是简单化的读写结合。这是种不遵循教学和学习规律的简单化操作。比如,在教《天上的街市》时,教师从时间上作硬性的要求:1 0分钟读,1 0分钟写,再1 0分钟读,后1 5分钟写。一节4 5分钟的课堂安排的满满当当。实际上,这完全是一节“假”的阅读教学课,或是学生事先写好的,或是这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天赋。我们中学语文教师都是学中文的,诗歌也读得很多了,试想,如果我们坐在这样的课堂,我们能当堂写出诗歌吗?答案不言而喻。再如,教《中国石拱桥》,这是篇说明文,教完之后,老师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这同样是违反教学和学习规律的。
四是架空了的语言活动。例如,在教学《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光让学生看图片,然后让学生指认对应书中的哪一幅,却忽视了文本本身。教学《水调歌头》,本应该是诵读为主,教师却编一出演出剧,这已属荒唐,还弄出个Flash动画出来,实是多媒体教学的滥用。
新课程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恰当”的开放教学。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理解是基础。张志公先生说过,阅读课就是老师带学生走进去、走出来。要让学生理解,阅读课的中心是阅读,教师要带领学生去领会三种阅读意义:作者意义、社会意义、个性意义。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积累是阅读课的最大价值。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文本中的语言和思想。同样是教学《水调歌头》,教师要让学生积累有关“词”的基本常识、文本中的词语,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才是阅读教学课的价值所在。
第三,阅读应该是多层面、多彩的语言活动。
(一)阅读课应该是围绕阅读的语言活动。在教学某一特定篇目时,可以让学生概括段意和中心、主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二)阅读课应该是围绕语言的语言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揣摩、玩味、比较。例如,在教鲁迅的《社戏》时,要让学生从文章中的重要语句入手,从语言的角度去揣摩、玩味“我”这样一个小镇少年童年时在农村的那种乐趣。
(三)阅读课应该是围绕句式的语言活动。这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仿写和改写训练。朱自清的《春》中有许多好的比喻句,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臧克家的《有的人》里“有的人,……;有的人,……”这一句式可以让学生改写,从而训练学生的谴词造句能力。
(四)阅读应该是读写有机结合的语言活动。教师要用有效的写作来帮助阅读,教师所拓展的文本应该与原来的文本有内在的联系,应该为核心文本服务。
总之,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下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的特点,避免出现畸形或极端的开放,实行恰当的开放阅读。于漪老师说:“阅读是生命的活动,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