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小学生走向语文殿堂的重要途径,而教师则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无法正确给自己在阅读活动中的角色定位,过度约束学生、指导学生,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1]。下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做好角色定位与角色转换。
一、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阅读教学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要结合阅读教学现状,重新审视自己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1. 做与学生平等的引导者而非管束者
因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的丰富性,教师往往“高”学生一等,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长辈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也是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再加之学生的依赖心理,更让教师觉得自己就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因此常以俯高看低的姿态,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学生、对学生说教,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通常会帮学生决定阅读的内容,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左右学生的思想,这显然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为自己的角色来一次大转变。首先,教师要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完善、不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自己的想法,相反的,小学生的脑海中充满着奇思妙想,并且他们也具有强烈的平等意识与民主意识,追求发展,渴望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小学生的想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相处,以引导者的角色推进阅读活动的开展,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一观点产生歧义时,要认真的与学生进行探讨,不能以自己的资历与经验全盘否定,要竭力为学生创造创造出一个充满宽容、理解、真诚与平等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此阅读环境中感受到尊重,感受到舒适,进而爱上阅读活动[2]。
2. 做阅读意义的构建者而非知识体系的灌输者
语文一半是学科,一半是艺术,因此阅读也应试一趟充满趣味与美好体验的旅程,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将阅读教学格式化了,条约化了,在阅读教学中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体系,向学生讲授阅读的技巧,使得阅读活动不仅乐趣全无,而且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知识灌输者的角色,让自己成为阅读意义的构建者。首先,每一篇文学作品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美好的灵魂,教师应通过有效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发现阅读的魅力,发现阅读的意义,进而享受阅读[3]。其次,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被格式化的文本,而是有感情的个体,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自己的情绪、情感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可以将自己形成的对阅读意义的独特感受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进而形成自身理解阅读、理解语文学习的独有视角。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丑小鸭》这一文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发出“丑小鸭好可怜”、“丑小鸭很坚强”等语言,通过语言将自己阅读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吸引学的注意力,其次,在阅读结束后,教师要适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你还想要阅读其他的童话故事吗?”沉浸在故事氛围中的学生一定会给与肯定的回答,教师再适时向学生推荐《成语故事精选》、《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优质书籍,让学生广泛阅读,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二、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换策略
1. 转变教育观念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对阅读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成长与收获。其次,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放开手,从根本上改变主导安排的学习局面,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阅读,最终实现主动阅读。
2. 革新阅读教学策略
在以往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小学的阅读课堂也形成了教师主导、教材为主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同时又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懒于革新教学策略,使阅读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改变教学模式,让阅读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例如在教授《灰雀》这一文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读、写”
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首先,引导学生预习文章,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然后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在学生踊跃发言后,教师就趁热打铁,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只小动物,并仿照课文写下来,然后与课文对比阅读,通过这样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对语言以及对素材的感知力,同时也能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阅读能力。再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活用背景,为学生创设出阅读的氛围与意境,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在引导学生正式学习之前,为学生讲一些背景资料,如鲁迅先生的个人资料、生平经历以及在写这篇文章时的社会背景环境等,通过背景知识的拓展,为学生创设出一副旧社会的大画卷,引导学生走入到鲁迅先生的生活中,走进那个月光铺满大地的夜晚,进而更好的学习作品、感受作品的内涵与作者的感情,同时也通过环境与文字的熏陶,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锻炼,文化修养得到提升。
阅读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特别是识字看书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感知文本、领悟语言的韵律美和情感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之后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需要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与独特性,并要对自身扮演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与审视。
参考文献:
[1] 刘立云,葛福鸿,张丽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与转换[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4):67-71.
[2]李明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进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54.
[3]李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四川省阆中市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