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2013年12月19日 16:44 作者:蔡友芬蔡友芬
(兰州市女子职业中专学校,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本文对语文教学中充分备课、善于引导学生、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这六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并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不可忽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充分备课
(一)要熟悉教材
熟悉教材是讲授一篇文章的基本前提,教师的才华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是无从发挥的。熟悉教材,一方面要求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另一方面也要求对和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广泛的了解,比如,时代背景、人物地名、历史事件等,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对文章主旨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
(二)给予学生的心理以充分的考虑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在备课时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他们的心理特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将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提到的问题考虑全面。教师要想在课堂上不出现讲错或不准确等现象,就必须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管教师多么高明,在不熟悉、准确理解教材,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的情况下也是很难讲好课的。
二、善于引导学生
(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学习资源进行积极的查找、整合和合理利用。上课之前,我们应该对本堂课所要设计的资源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组织和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合理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然后将这些资源和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显著提升课堂效率。
(二)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使学生习惯于评价。我们应该对这一评价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经常提醒或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如果学生能够客观实际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他们就能够将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寻找出来,进而积极主动地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出来。
三、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
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通常处于松弛状态,因此需要我们对课堂导入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同时,还应该对课堂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使课堂气氛张弛有度,从而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自始至终的引导。比如,在对《荷花淀》一文进行讲述时,可以先将文章有关的历史背景及当地的风土人情讲解给学生,然后再安排学生分角色阅读课文,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让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文章结束后,让学生尝试以对话的形式写一篇表现人物性格的短文,运用这种方式,最终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精心设计教学提问
学生的思维火花会在教师所提的问题的作用下被激发出来,因此我们应该对提问进行精心的设计,将学生的创造活动激发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不断的寻找,从而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提供良好的途径。我们应该将具有丰富内涵且启发性极强的问题设计出来,让学生在这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的引导下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们可以在学生通读了全文之后,针对文中“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让学生揣摩其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听课,不断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真正理解作者是在“悔恨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这一情感,从而全面而准确地掌握该文的整体思想感情。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更换掉,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我们在完成一个教学环节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下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思考和探索,然后认真评价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导学生讨论,将这一学习任务完成。这样就将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改变了,在长期的坚持中学生就会养成自觉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我们应该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和诱导。让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后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一方面估计到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最终将问题有效解决掉。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课堂上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解答。
六、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
脱离生活实际照本宣科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大忌。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和学生的生活有机联系起来,然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日常学习中自觉自主学习,并将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起来。比如,在学习林杏子的《生命·生命》一文时,有这样一段话:“夜晚, 我在灯下写稿, 一只飞蛾不断地在我头上飞来飞去, 骚扰着我。趁它停在台前小憩时, 我一伸手捉住了它, 我原想弄死它, 但它鼓动着双翅, 极力地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那样强烈! 那样鲜明! 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 只要我的手指一用力, 它就不会再动了, 可是那翅膀, 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 使我忍不住放了它。”针对这段话,我们可以课前让学生在家里的特定环境中对这一场景进行切身的体验,从而对作者当时的所想所感身临其境,更为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并在日后生活学习中养成处处留心的习惯,更好地体悟生命、感受生命。
总之,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教学中的上述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应该从理论上对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达到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克兰.现代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江明.语文教材的建设与思考[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J].语文建设,2011.
[4]陆险明.要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中小学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1,(6).
[5]张鸿苓.关于语文教学体系的科学化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