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
2013年10月18日 10:42 作者:高源远高源远
(定西市安定区团结初级中学,甘肃 定西 743016)
摘 要: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语言文字来完成,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语文应该是这一重任的主要承载者,同时,在语文教学中也应当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是素质教育必须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课堂;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培养个人的文化修养,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在西方文化侵入的今天,在学生的思想形态中及早奠定健康积极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基石,更好地运用祖国语言,传承中华文化中优良的人文气息与精神品质。不仅如此,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还应该是一种相互渗透与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语文的学习,必然涉及到文学作品,作家的文学素养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传统文化,他们的作品必然折射出它的色彩。因此,了解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些作品。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中对于这些蕴含着传统文化精华的作品的解读与体味,必将使传统文化的因素在学习者的身上渗透,从而使传统文化被认可、了解、吸收与传承、发扬。
然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仅就学习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一些作品是远远不够的,怎样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利用语文教材,利用语文教学,使传统文化渗入其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便成了每一个语文教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凝结着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情感与理想,是标识民族身份、维系民族认同感的最终依据。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品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悉心学习古典文化,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才能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素养应成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重要的课程资源。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然而传统文化中有精华的同时也会存在糟粕,语文教师就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重责,谨慎选择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将有价值的适用的“经典“内容拣选出来给学生们看。
二、让传统文化从课外走向课堂
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即使在现代作品中,也不乏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子。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时,也要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课外诗文阅读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教师应当将自己所选择的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介绍给学生。除此之外,在课内教学的内容中,也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的,对于一篇文章的相关文化常识,文化内涵,文化背景,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传统美德与人生哲理,文化意趣等,都是我们可以挖掘出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去理解去领会的。这样,传统文化便自然而然地由课外阅读走向了课堂教学,一点一滴不自觉地渗入到了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与语文的学习过程融为一体。
三、多种方法创新学习传统文化
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学生与传统文化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强调课堂内外的互动,强调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追求的结合,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结合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灵活地向学生输送传统文化的血液,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所在,自觉地去接受传统文化,思想渐渐摆脱浮躁。
只有本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文化,才始终能对人们起到激励和提倡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改革在与国际化接轨的同时,还要保持民族化,如何让传统文化不在发展中走向消亡,让传统文化的走向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语文教学,恰恰在这一重任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让传统文化回归到语文教学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其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中国传统文化带着精华继续向前发展,更好地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我们要明白,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才能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不断补充新鲜活力,实现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春艳. 充分利用语文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健康明丽留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 2010.
[2]赵中美. 挖掘文本,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心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