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
  • 对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2016年5月11日 16:43 作者:武守祥

    武守祥

    承德县三沟学区二沟小学,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从创设趣味情境、创设悬念情境、创设目标情境、创设思考情境、创

    设学习情境、创设操作情境、创设竞争情境七个方面思考如何呈现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从

    事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6)12-0018-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

    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

    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

    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

    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进一步发展思维

    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

    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那么,怎样

    创设才会呈现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呢?

    1 创设趣味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源泉。小学数学教学的呈现形式必须从直接呈现

    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走出来。要紧扣生活,使数学生活化。

    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问题源于某种情境,而生动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则是产生

    问题的肥沃土壤。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能够使学

    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

    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比较关注“有趣、好玩、动态、新奇”的事物,而高年级的

    学生更易被“实用、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所吸引。只有把数

    学的自身特点与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

    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 创设悬念情境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

    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

    应该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提

    出问题,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能被2、3、5 整除的数时,我让学生随便

    报一个数,马上就能说出它们能被几整除,经同学们“验证”

    后感到大惑不解,纷纷要求我道出其中的“奥妙”。在充满

    渴望的求知欲中,我便告诉学生,“奥妙”就是今天学习的

    内容。于是,我创设的“情境”为新课顺利地进行铺设了一

    条通向新知的桥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别致新颖、富有悬

    念的情境,则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3 创设目标情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明确他们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时,

    他们的注意力就会稳定下来,就会围绕目标展开思维。教学

    时教师要及时出示教学目标,学生懂得,学会这些知识就能

    将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顺利解决。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在需要、动机、目标的召唤下进

    入新知识的学习。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用多媒体

    播放王大爷家的一块长方形采地,小鸡、小猪跑进地里吃菜

    的情景。王大爷准备在菜地四周围上篱笆,王大爷交给我们

    一个任务,菜地的长6 米,宽4 米,要我们计算篱笆的长有

    多少?这时同学们惊奇了,有人小声议论:“不会算。”我

    抓住契机说:“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后就会算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方形的周长,好吗?”这样,以巧妙

    的方法出示教学目标,激发了兴趣,诱发了思维,学生带着

    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寻求新知的活动中,使他们不自觉地通过

    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

    4 创设思考情境

    思是智力的核心,只有通过思维活动,学生才能透过现

    象认识本质规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在数学课上,

    应积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思考,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渲染

    气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

    中设置疑问,不是为了难道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

    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

    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5 创设学习情境

    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宽松的、适宜沟通的气氛,教师要努力创

    设师生互爱、人人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

    教学氛围。所以平时教学时,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

    到老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着整个课堂,学生之间

    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课上,也要努力

    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

    听、互相激励、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

    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时,设计这样的情境:

    (1)出示操场上踢足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体育

    活动的录像;

    (2)老师提问:如果老师在班中组织一次球类比赛,

    到底哪一类球类比赛最受同学们欢迎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帮助老师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3)讨论并反馈。指出要了解哪一类球赛最受欢迎,

    先要了解每一位同学最喜欢的一种球类活动是什么(收集数

    据),其次要看喜欢每种球类活动的人数有多少,看看哪种

    球类活动喜欢的人数最多(分类整理)„„这样,学生不仅

    认识了统计过程,而且还培养了统计的观念。可见,把学习

    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必须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活动

    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知道数学就在自己的生

    活中。

    6 创设操作情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

    是智慧的创造者。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

    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

    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

    具和镜子”。由此可见操作与思维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操

    作起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配合

    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由具

    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条件。

    7 创设竞争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

    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诱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乘、除运算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

    得单调枯燥, 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 夺红旗”“摘苹

    果”“送信”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学生最乐于做的,通

    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而且更使学生产

    生竞争感,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境创设,适时

    积极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

    下积极主动的从事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情境中激趣、诱思、

    悟理。只有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

    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

    参考文献

    [1]王剑明.创设问题情境 激活数学课堂[J].新课程,2015(5).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6 年12 期 19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