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演绎数学课堂精彩
2014年1月02日 16:41 作者:蔡 锐蔡 锐
(镇江市第三中学,江苏 镇江 212000)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提问的艺术,是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数学教师的提问艺术显得比其他任何学科教师更为重要。本文笔者通过分析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提出了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目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提问是任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增强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那么,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施课堂提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具体要求,给学生提出问题,给于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二)通过问题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
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知识网络的不全和思维的局限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或者解决问题受阻等情况。通过对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及时地优化学生的思考,克服问题的难点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到底。
(三)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有的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带嘴和手,缺乏动手操作意识。因而在学习当中,很容易出现听课的疲软。适当地设置问题,将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智慧,使学生学会良好的构思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爱看小说的人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只有不断地尝试写作,才能提高自己写作的能力。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述能力也同样要在不断的训练当中加以培养。不断地让学生在问题当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表达,才是提问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途径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追求“量”的同时,更不能轻视提问的“质”。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精心设计问点,优化课堂提问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情色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
2、抓住知识点的坡度提问。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设计提问要讲究坡度。教师巧妙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减缓了思维的难度。
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抓住知识的聚合点提问。聚合点是知识网络上的交点或纲。围绕聚合点提问,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理清线索,系统掌握知识。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找到他们的联系,更深刻的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律。
(二)采用多种形式,提高提问技巧
1、提问要及时。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的时机,若时机掌握得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设置的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洞然若开”,“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提问要适当。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设置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思考动脑就能回答出来,也不能设置太难,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更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差的学生,更应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3、提问要等待时间。提问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调查研究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所留的思考时间往往不足一秒,一秒之后若该生回答不了,教师就自己回答,或让其他学生回答,或将问题重新组织后再次提问。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回答的难度也会加大,他们往往因组织不好回答而放弃机会,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会发生“舌尖反应”——形成的想法到了嘴边又忘得无影无踪。老师把问题说出之后,如把等待时间延长至3—5秒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全班学生思考一番,然后再指名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参与人数都会相应提高。
4、提问态度要自然。教师向学生发问时,态度要安详而自然,要有耐心,要表示相信学生能够回答,这样学生就愿意回答。教师发问的态度若含有考问,或严肃的表情,学生就不能安静的思考,因而不能畅所欲言。
总之,数学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思维的过程。一切思维均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生的“问题”需要人为地去设置,尤其在新知识的学习阶段,教师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面临思维困境,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思考。这样,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我们的课堂氛围更加和谐,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