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年12月02日 14:00 作者:吕大青

     

    吕大青

    (清浦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1)  

    摘  要: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探索多样的教学情境,以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证明,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教学情境;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讲数学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引起注意.以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学到知识.在接受数学思想熏陶的同时,又掌握了教学内容.

    例 1 古希腊数学家刁番都的故事.他的墓志铭是由希腊学者麦罗尔用方程的形式写出来:“过路人,这里埋着刁番都的遗骨.下面的数目可以告诉你,他一生究竟活了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童年时代.又活了十二分之一,颊上长细细的胡须.刁番都结婚了,可是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5 年,他有了一个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孩子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从他儿子死后,刁番都在极度的悲痛中只活了4年就死了”.

    聪明的同学,你们能告诉我刁番都他一生究竟活了几岁呢?我们知道墓志铭一般都是介绍墓主生平,像这种用数学分数来划分人生几个阶段,以及墓主的功绩的写法,的确很少见,新鲜奇特,引人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急得想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个问题,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角色.

    二、源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师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教材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知识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用知识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用已有的知识思考解决问题.

    ●     蚊子

     

    例2 学习《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引入一个问题情境——小壁虎的难题:在一只圆桶的上方有一只蚊子,下方恰有一只壁虎,壁虎要想吃掉蚊子,应该怎么走呢?

    ●     蚊子

    壁虎 ●

           

    图1

    此时,学生们对此跃跃欲试,他们经过讨论提出各种不同的路线方案,学习气氛活跃了.又经过老师的点拨,最后得出一致结论——即把圆柱体展开成平面图形.那么三棱柱、四棱锥、正方体等常见的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什么呢?学生们立刻兴趣高涨,纷纷拿起笔作图,开始了对新课的探索[1].

    三、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很看重游戏,他认为游戏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乐园,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游戏,乐中施教,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同时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还能增进学生间相互协作的能力.

    例3 学算法这一章时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夫带着狼、羊、白菜从河的左岸到河的右岸,农夫每次只能带一样东西过河,而且,没有农夫看管,狼会吃羊,羊会吃白菜.问如何把三样东西安全运到对岸呢?设计一个算法步骤.这个问题很有趣,大家都尝试着,但不是羊把白菜吃掉,就是狼把羊吃掉,在我们心灰意冷时,数学又来帮忙了,它告诉我们它有一种“以退为进”的能力.我们听了它的话,便把游戏数学化了.果然,答案很快就出来了:首先农夫先带羊过去,然后渡回来;其次再让农夫把狼运到对岸,将羊再运回来;再次让农夫把白菜运过去;最后把羊也运过去.数学有如此神通广大的能力,竟然第二种,第三种方法都鱼贯而出,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它了.这就是游戏中的数学,它神奇且有趣,学生置身在游戏的海洋里,在游戏中离数学思想更近了……
    四、引悬疑创设教学情境

    问题悬疑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迷惑、混乱,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故引发好奇心,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4 在教“等比数列前
     
     
      
      
      
      
      
      
      
      
      
      
      
      
     
     
     
    
     
    项和”这一节时,引入寓言故事,有一匹马被要价2000元,可是买主嫌贵,卖主就又提出另一个新的方案:“你若改买马蹄上的钉子,就把马白送给你”,买主想这个办法好,就问:“怎么买法呢?”卖主说:“马蹄上共24个钉子,第一个1/4分钱,第二个1/2分钱……由此每一个钉子是前一个的2倍.”你能帮买主计算一下吗,买不买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学生在整节课上都兴趣盎然[2].

    引入新课时,要预设问题,设置悬念,引起认知冲突时,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某一道题解法巧妙,而大多数学生又一时解不出,教师可以欲扬先抑一下,可以约定过一两天再给学生解答,给学生一个思考空间.

    五、动手操作创设教学情境 

    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通过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无穷的创造潜能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去引导,开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去动手操作,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也加强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

    例5  2005年全国高考第21题  在长为
     
    ,宽为
     
    的长方形铁皮的四角分别截去一个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翻折90°,再焊接成一个无盖的容器,如图2.问该容器的高为多少时,容器的容积最大?最大容积为多少?

     

    图2

    略解:设容器的高为
     
    ,则箱子容积为

    由 得 或 当 单调递增;当 单调递减, 当 时,

    故箱底边长为 时,铁箱容积最大值为

    折盒问题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其实我们教材中能找到根源.例如苏教版必修1的32页习题2.1(2)第4题、苏教版必修1的93页复习题第4题、必修5的75页的习题3.2第4题、苏教版必修5的89页例2、选修1-1的81页的例1、苏教版选修1-1的84页练习第3题等习题.

    这些习题的结论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能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折盒问题将数学蕴含于动手操作之中,直观又有情境,有效考察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解决这些问题需经过观察、动手、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实践活动和思维过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和发现结论,从而解决问题[3].

    参考文献:

    [1]李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

    [2]叶诗钦.中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汤继春.对初中数学教材“做数学”的认识与方法[J].成才之路,2010.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