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朗读训练
2016年8月11日 15:38 作者:王英贤王英贤
学生在小学阶段是脑发育日渐成熟,表达能力飞速发展的阶段。从6---12 岁,他们口语发音更趋标准,词汇愈来愈丰富、精确;句子结构开始完整,书面言语也凭借口头言语为基础不断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除社会、家庭教育、遗传素质外,起主导作用的应属学校教育,而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更对发展学生表达能力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度来看,读懂胜过讲懂。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任何一个学生要提高阅读能力只靠教师的言传,而脱离自身的阅读实践是无法办到的学生通过学习所完成的解释、概括、分析、理解等能力的训练,都是以读为基础的。
朗读训练既是培养学生预感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有事发展学生个体的重要途径。在读的过程中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中枢充分活动起来,大脑细胞活跃,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清操都起到重要作用。
那么,怎样进行朗读训练才能为教学服务呢?我认为在弄清读的目的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读什么、怎样读、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非常重要。
一、选择读的内容
1. 全文通读,理清线索。这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前提条件。只有读准每一个字音,流畅的读出每句、每段,才能完整地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同时也可以理清线索,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为分段、分层打下基础。这一任务可做为家庭的有声作业,利用课后时间来完成。
2. 重点精读,完成目的。文中的重点段一般是文章的中心所在,读懂重点段,便基本完成了教学目的。从中年级开始,文章的篇幅一般较长,教师既不要句句精讲、毫无主次;也不可“以问代读”或“以讲代读”。应围绕重点段中表现写作特色的词句,反复读,畅所欲言的谈理解,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提高了40 分钟的学习效率。此外读文与讲解同步进行,教师应少讲、精讲,从讲中“挤”出读的时间。
3. 缩句诵读,积累词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人名句名篇和架次家居斚词佳句。对于这一部分应切实指导学生反复吟诵,通过联想、回忆、联系实际等方法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量拉近,使课堂的高潮出现在充满激情的诵读中。例如《瀑布》一课用词生动、简练、比喻贴切,如果以读为主,反而冲突了诗之美,莫不如抓住“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等重点句,读出其情、其景、其境,更会有水到渠成之感。
二、传授读的技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为完成这一要求,教师应切实加强读的技巧的指导。
1. 读正确。课堂中应规定学生用普通话朗读。由于我们这一地区方言较重,教师应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教师可让学生以字典为工具,以广播、电视为媒介多听、多学,班级可以利用推普活动来促进标准读音的形成。
2. 读流利。学生说话大多数流利,停顿、重音、语气掌握的也比较好,但一读文章有的就磕磕巴巴,个别学生甚至一词一词地往外挤。其原因除了字音障碍外,主要是学生对文章缺乏理解,没有变成自己的话。针对这一问题,应让学生先浏览全文,将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再连词成句;然后将长句子按中间停顿分成短句,练读; 最后把难读的句子,多用几种方法划分停顿,进行比较,不能读破句。
3. 读出感情。
(1)要指导学生掌握标点的含义,会判断句式。如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省略句各有不同的语气及读法。
(2)使用朗读符号,帮助读文。如“.”表重音,“/” 表停顿,等,把重点句标出读法,以句带段、篇的朗读。
(3)区分文章体裁,读出不同风格。如抒情散文, 应语调舒缓、优美、轻柔;说明文则应语调庄重、清晰、说服性强;古诗应根据反映的内容注重韵律等。
三、创设读的条件
在学生会读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是方法要灵活,手段要多样。范读、指名读、齐读、引读要变化使用,还应充分发挥教室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的读选择合适的条件。
1. 引趣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一次就有一次收获, 不跑空车,在读中引起学生兴趣。
2. 情境法。小学生一般具有感受性强、有意注意不持久的特点。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可借用激情的语言、恰当的音乐、惟妙惟肖的版画、多媒体、等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上进入“角色”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读的愿望。
3. 对照法。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做出欣赏性的范读,使学生经历由初步感知--- 回味体会--- 逼真模仿--- 运用自如--- 自我欣赏,促进学生读的水平由低逐渐向高发展。训练朗读还可运用评比法------ 学生自读互评,在竞争中鼓励学生读的意识;演读法------ 借助表情朗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使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