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学生 提高习作水平
2016年3月15日 16:56 作者:黄 健黄 健
提起写作文,大多数小学生都感到棘手。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教师就必须努力创设适合的作文情境,提高作文课堂效率。有效的作文教学,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这是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及时显现的,可量化的;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获得了积极的学习体验,获得可持续发展,注重发展的后劲与潜力。我认为,在作文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师生的共同作用,大胆放手,共建和谐自然的高效作文课堂。
一、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习作。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创造想象的形成发展期,学生写开放型作文优于写闭合型作文。但是,如何做到“放”呢?这就和我们教师平时的工作分不开了。
1、赏识学生,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小学生都非常感性,都愿意被表扬,越表扬,他们就越带劲儿。教师由衷的夸奖、鼓励,会使他们的写作兴趣犹如春风里萌发的绿芽,越长越壮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变被动写为主动写,使每一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好的文章自然是水到渠成。我们除了教师赏识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赏识,就学生的某些闪光语句,教师圈画之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一来让学生在小组同伴中露脸,二来让小组其他同学能够学习他在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运用等写作方面的长处。
2、教给方法,引导写作。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智慧的眼睛,是思维的触角,也是摄取写作素材的手段。观察的方法有很多,不应局限于用眼观其形,还包括用耳闻其声,用鼻嗅其气,用手触其表,用口品其味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抓重点、动用感官,观察大自然,注意道路河流的变化,留心树木花草的形态,了解飞禽走兽的习性,注意禾苗瓜果的生长;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翻天覆地的变迁,参观菜市场,访问蔬菜园,走访老党员。观察学校生活,留心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大到艺术联欢会、运动会,小到小组活动、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的日常开支、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变奏、家长的言谈举止……
第二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生活是一个巨大的创作资源库,教师要鼓励、带领学生从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积累广泛的生活素材。同时,写好文章必须有扎实的语言积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小学阶段的孩子,阅历浅、见闻少,所以有时写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从加强阅读、勤做笔记、用心倾听等方面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个相对健全的素材库。第三要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适当多练,做到“厚积薄发”。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题材库”里的素材加以选择加工,从口语、仿写、写片段等方面进行训练,从多渠道反映多彩的生活。
3、积极评价,调动写作热情。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作出评价时要淡化课文中的统一目标,呵护孩子的创作热情,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让他们都能体验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增强自信。教师始终要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学生,重肯定、重鼓励,让个性的评价点燃孩子创作之花。
二、尊重学生,认真批改。
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原意上认真批改、或指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己认真地修改,要把评改作文作为作文指导的继续。1、尊重学生的意愿。一篇文章,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无不在作文的字里行间变现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作文也是如此,哪怕是只言片语,哪怕是错字连篇,哪怕是词不达意,只要表达真实,有了真实,学生的作文就有了生命。我们教师要珍视学生的这份纯真,在成人的世界里,它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教师要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他尊,理解与信人,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2、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在改作文时,如果随意拔高要求,对学生的作文大删大改,只会适得其反。教师的批语要精当,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言两语,切中要点,指点迷津,使学生有所知,更有所悟。
教师应该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地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依据课标的学段要求,尽可能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人为拔高,不追毛求刺,真心实意的进行表扬,实事求是地指出不当之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用心去呵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相信学生一定能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写作水平也一定能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海安镇海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