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与探索
2014年2月26日 16:15 作者:郑海荣 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郑海荣 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社会对于大学生毕业生英语能力水平的要求,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传统的大学英语考试模式不能很好的体现课程教学要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本文就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背景、实践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旨在通过实行英语过程性考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考试改革;过程性评价
一、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背景
大学英语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其教学与学习认知规律是周期长,费时低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以及个人所处环境、学习经历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其学习基础不同,且入学时成绩普遍偏低。学校师资力量匮乏,师生比普遍较高,教师周课时量几十节且现代教学设备不足,教师普遍感到教学任务繁重、压力较大。以上客观因素直接制约和阻碍着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大学外语考试改革的目标
通过大学英语考试改革进一步规范常规教学及管理;提升教师传统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实效,促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断形成和巩固优良的教风和学风。结合大学外语课程本身的特点,以三、四级考试内容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采取考核内容和层次多样化的过程考核评价方式,使考核真正发挥“导教” 和“导学”作用,形成听,说,读,写,译为体系的完整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分为三部分:一是平时考核,二是阶段考核,三是结果考核。改革重点是强化过程性考核,淡化终结性考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过程性考核,能指引学生学习方向和检验学习成果。及时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及在实际学习中的优缺点,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学生自己也可以检验自己本课程学习的成果,对于知识技能等的掌握程度,有的放矢地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研究分析学生的考核结果,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是教师自我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3.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考试改革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考核,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状况,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能全面地对学生课程学业成绩进行评定。
三、考试改革思路与实践
1.教学管理制度化,制订并实施了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了考改的顺利实施。首先征求不同层次教师意见,反复研讨和实践最终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方案》。课程考核的内容是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涵盖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学习态度、文化素养等各个方面。明确了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贯彻分类指导教学原则,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以及发展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读、写、译能力的各项具体标准。
2.经过多次大会讨论和教研室集体教研,对考试观念、内容、次数、形式等方面达成共识,建立不同考试阶段,多种考核方式的新型考核模式。研究、制定学生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的20%+阶段性考核成绩的20%+结果考核成绩的60%,更好地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注重考试的反馈机制,加强平时考核和阶段考核,及时反馈教学,帮助师生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综合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激励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突击。改变学生的外语知识结构,词汇和语法结构不再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唯一核心要素。4.采用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前做足功夫,课上利用powerpoint 制作集图、声、影和动画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发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强调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集中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组织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间的协作学习。
5.创新工作。根据大学英语大班上课的特点,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对过程性考核反复实践、研讨,制定了合理的考核形式、内容和次数;设计了单元教案的统一模板,同一备课组对教案中每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课下自学内容进行集体教研;实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集体研究教学和考试改革的内容和形式;集体研讨考试改革的各项制度,教师凝聚力空前加强,形成合力。
四、课程考试形式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特点,大学英语考试考试形式由期末1 次闭卷笔试改为多阶段、多形式考核,即大学外语课程成绩(100%)由“平时考核(20%)+阶段考核(20%)+结果考核(60%)”构成,详见“《大学外语》课程总评成绩构成表”。
1.平时考核。考核目的要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及课下自学能力进行考查,有助于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及自学能力的提高。考核内容包括出勤统计,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朗读背诵、课堂展示、小组讨论、听写或默写、句子翻译等),至少3 次作业检查,每次批改至少三分之一的作业量。
2.阶段考核。通过单元测验对于教学重难点进行考查,考核学生的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及学习诚信,同时利用朗文交互英语进行网络阶段测验,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单元知识检测至少2 次,1 次网络自主学习成绩,统一安排1 次阶段测试。
3.结果考核。考查一个学期以来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整体水平,因此结果考核所占比重较大,且采用全院闭卷纸质答题的方式,考核结果会比较公平、科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较强的说明性。包括1 次网络学习成绩和1 次期末闭卷考试。
五、考试改革成效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