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数学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2013年8月16日 09:26 作者:田利红(大庆市富强学校,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 要:我国目前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即使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新的课程标准全面实施推行之后,这些弊端也还不会很快消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关键词:数学教学;认识提高;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参与探索少;重视数学知识传授多,与实际应用联系少;题目操练多,反思总结、提高少。而这些教学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实际上是表现的,它的产生根源是对数学学科中的“数学”与“教育”这两个方面孰重孰轻的观念问题和评价制度中如何解决应试和真正反映数学能力、数学信心、数学修养、数学素质这一对矛盾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也就要求教师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提倡探究型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新的课程标准深入研读和认真反思,我们感觉到:我国的数学教学正努力向“教育”方向迈进,评价制度也从考试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惯性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干扰,众多的补充教材、课后阅读、课外练习题仍在不断地涌现。为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不至于偏离正确的方向。为此,对于传统数学教学的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要处理好三种学习方式和自主学习的关系
我们经常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实,这些是学习方式的一个组合概念。这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在一堂课中应该有这三种方式同时参与。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而自主学习起着决定性的基础性的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授式学习而言的,自主性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主体性的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活动所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关键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真的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
(二)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新课程在实话过程中,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性方面要有这样的认识: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是教学的两个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重视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弱化另一个方面。若只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则往往会出现课堂中的放任自流现象。具体表现是课堂气氛看起来很活跃,很热闹,学生又动手又动口,又讨论又交流,但实质是以部分学生代替了全部学生,以优生的思维代替了中差生的思维,不能落实差异性教学,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课堂教学其实华而不实,我们提倡的“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反之,若只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思维控制着学生的思维,课堂的走向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则课堂气氛往往会显得很沉闷和压抑,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他们的思维肯定不活跃,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的观察、猜想、验证、探究等各种数学能力就失去了很好的培养机会。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总是相对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不能认为自主性学习就是学生自发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不是放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的讲解作用。
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干预度”,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关键性课题。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比较强调经过学生的艰苦努力,经过反复的练习而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某种程度的忽视。
提高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乐于学习数学是激发学生自主性的有效途径。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所以我们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本领。这是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意义所在。
二、值得思考的教学现象
由于许多老师对发现教学存在着种种误解,对教学理论和规律不能正确把握其本质。通常,在课堂上见到的发现教学,大多是变了味、走了样的发现教学——发现的目标仅仅是发现一个题目的正解,或是它的一题多解(有时又是思路上很有局限的一题多解);教师常常没有中规中矩的引导启发,多是靠几位优生的积极配合和教师的一厢情愿,所以有些看似学生理解的结论实际上是被教师“被迫”之下的产物。
反思是指对已有的思维结果进行检讨性的再认识,对曾经在思维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不断思考的心理活动,既表现为对尚未解决问题的上下求索,又表现为对已有解法和结论的挑剔和批判。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和结论是反思活动的思维产物,许多数学家都描述过这种体验,其实学生也有类似的行为和体验,只不过没有明确意识到或者体会不深。因此,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