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份到西南大学参加了“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反思自己二十多年的班级管理方法,从中受益匪浅,决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自主管理”模式。
教师论文发表 教学论文发表 数学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教育论文发表网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管理、自我锻造呢?
首先要有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再就是考核人员公平、公正、持之以恒,及时反馈。班级小群体量化评价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其机制为:运用量化管理的手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督导、激励。它借鉴了目标教育的激励要求,融合了成功教育、自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内涵,要求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在自主、自动、自律、自立的过程中发展自我意识,最终由他律走向自律,完成自我教育。同时,也能达到自我学习、合作探究、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群体量化评价管理有四个显著特点:
一、小群体性。它一般将班级划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之内又分成3-4个作业小组,作业小组一般以4人或6人为宜,当然,在大组、小组的划分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品德、纪律、习惯、能力等各个方面特点,力求大组与大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都能均衡,以有利于群体间实现公平竞争。大组套小组的划分法使整个班级形成数点多面的网状结构,一点数动,多点互动,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制性和互动性。
二、量化评价手段的客观性。依椐《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和常规检查评比细则,全班讨论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评价细则,以此为尺度,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量化成分数,以分数来评定学生自我教育的完成情况。这样,班级中每个同学都处在一个动态的量化评价过程中,直观、真实、客观、公正,利于学生自控和互控。
三、民主性。小群体量化管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因此,“人人为班级,班级为人人,个个是主人”成为班级的主调,在这一主调中,民主化程度极高,班级已不再是教师领导下的班委会式的单一被动管理模式,而是运行常务班长统筹制、值周班委轮周成绩量化制,形成纵式与横式相结合的立体能动管理摸式,其做法为:班内设常务班长一人,负责班级日常工作的协调和安排,做好上通下达;团支部书记主要做学生思想工作,协助班长工作,这是纵向管理。全班分成的四个大组,每个大组都建立自己的班委会,参与班级的值周轮值制,这是横式管理。
哪个大组值周,哪个大组的班委会就对班级实施全面管理,根据评定标准,把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团结、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定,实行日报、周结。每四周结束,根据学校月考评结果,常务班长对各大组工作进行汇总评价,并量化成分数。大组之内的各小组也排出名次,小组长对本组成员也实行量化评价,每天一通知、每周一公布得分情况,并纳入班级统一制定的“品德行为水平一览表”内,这样纵横交错、层层量化,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 四、多点互动性。多点互动性即连锁反应性。小群体量化评价是以组为单位进行量化考核的,因此,隶属每一小组的各成员的行为不再被看成是个体行为,而是属于整个小组的集体行为,为小组争得了荣誉,就会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赞誉与肯定,他自己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给小组带来了损失,会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批评指责,自己的内心会产生深深的内疚。这样,每个同学的行为时时刻刻都受到小组集体要求的制约,划分成的四个大组内是这样,大组内划分的各个作业小组也是如此,特别在期末的量化评比中,优胜小组会在评优树先方面分配到更多的名额,而落后小组的名额会相对减少,甚至被取消。日报,周结,月评,期中一小结、期末一大结,与评优树先挂钩,使得各小组内同学间互制性极强,必然会使各小组出现一点数动、多点互动、互相要求、互相促进的局面,学生的行为主动处于一种能动的良性循环过程中。
任何教育都是以促使学生最终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自主教育为目标,小群体量化评价则对这一教育目标起到了极好的催化和强化作用。
这一管理模式下, 对优生来说,要使其潜能得到真正开发和发挥。传统班级管理中,班长只有一人,其他优生至多负责一方面工作,有的甚至无负责任务,使很多素质优良的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小群体量化管理中,实行班长、班委值周制,每一学期内能有数组的数人当班长或班委,同时,由于每一小组内又分成若干小组,这样。每位起带头作用的同学又会成为各小组的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各位优生的“领头羊”作用、小先生作用都会在班级内充分发挥,同时,由于小组同学众望所归,优生的使命感越来越强,其自我约束力、组集体意识越来越强,最终他们能大胆主动地负起班级或小组的领导责任,带领同学矫枉过正、积极进取,迈入自主管理轨道,也就是说,在小群体量化管理中,“标签效用”得到了充分落实和激发。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不管用什么权利,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小群体量化管理包容了集体教育的功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管我,我管人人,在不断地自管、互管过程中,学生的互律、自律意识得到强化,自控能力得到培养,不断地处在一种自我体验中,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使自主教育得到充分落实和体现,班级沿着“推动——导动——自动“的方向发展,最终自能管理,自动推进,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