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朱自清的写作训练策略
2013年10月17日 13:45 作者:冯聪颖冯聪颖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江苏 镇江 212400)
摘 要:朱自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入思考,留下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标准与尺度》等语文教育著作,以及《新编开明高级国文读本》、《开明文言读本》等语文教材(以上均与叶圣陶等人合著、合编),本文认为,朱自清的这些国(语)文训练策略尤其是作文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语文教育,对于当下的语文教育改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朱自清;写作训练;策略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提倡“咬文嚼字”的讲读教学和规范的诵读教学,以读促进写
(一)重视基础知识、能力
中学语文重视考察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本人曾有幸参加过高考阅卷工作,部分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让我,一个语文教师,惭愧、难过,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
错别字是最低级也最让人无奈的问题。他们错的可都是常用的汉字,如:水摘(滴)、西装革领(履)、即(既)然、游咏(泳)、主载(宰)、必(毕)竟、状(壮)志、记忆尤心(犹新)等等。另外,即使不用书法的标准来衡量,字迹清楚、书写规范这两条要求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做不到,这其实也在无形中影响了他们最终的题目得分。还有一个看似高级的错误,学生都知道名人名言能为文章增色,于是作文中便会见到一些不对题的、编造的名人名言。不知是不是考场上的紧张气氛让学生思维紊乱并导致了胡言乱语。
早在《<国文教学>序》中,关于这个问题,朱自清曾尖锐指出“没有受过相当的咬文嚼字训练或是没有下过相当咬文嚼字的工夫的人,是不能了解大意的,至少了解不够正确”,关于写作他提出,讲读有利于学生作文技巧的提升,要在写作上得益处,非慢慢咬嚼不可。[1]
(二)诵读教学奠基,服务于写作
朱自清重视学生的基础,也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策略:“诵读教学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有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自己练习着读,有时还得背诵”。
朱自清提倡诵读教学的观点,提倡诵读教学观点的提出,是针对当时中学作文中存在过分欧化或夹杂方言等弊病的。反观当下,网络和书籍的新兴文学样式的广泛传播,使中学生写作也不自觉地模仿,而本身,这种文学样式的许多手法是不规范的,因而对学生的写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朱自清认为要“增进学生了解和写作白话文的能力,是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以达到“使学生从过分依照自己的那‘纷歧的个别的语言’,转向顾到‘统一的文字’。[3]这对现在中学生作文写作受新兴文学的不当影响方面,有类似的借鉴意义。
二、反对创作倾向,主张写作应用文
现在中学生的写作一定程度的呈现纯文学倾向,有的过分追求辞藻的华丽、意境的唯美,采用“新奇”的词语,过分雕饰文章的表象;有的效仿网络写手的新奇题材,虚构大量人物,却因为缺乏相应的文字功底,使得文章结构混乱、逻辑矛盾,造成作文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内容的丰富性、实用性和真实性,作文教学发展得畸形。
用朱老的话说,“欣赏文学的兴趣和能力自然是该培养的。但是到处滥用文学的调子并不能欣赏文学。这种兴趣是不正确的。这些学生既然不大能辨别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他们的欣赏能力也就靠不住。”所以,他对这种当时也出现过的倾向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
当时,青年学生写作也有“只知注重纯文学的创作,将论学论政的杂文学列在第二等,将应用文不列等”的普遍倾向。应对这种不当倾向,他认为“中学生作文课,该以广义的应用文为主,因为作文课主要是技能的训练,艺术自当居次位。”并且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要从“切近的熟悉的小题目”入手,认为“若指出报纸和一般杂志上的文字是他们写作的目标,他们也许多注意报纸杂志上说明文和议论文而渐渐引起兴趣。那些文字都用现代生活作题材,学生总该觉得熟悉些、亲切些;即使不能完全了解,总不至于摸不着头脑。一面在写作练习里就他们所最熟悉的生活当中选出些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题目,让他们能够有话说,能够发挥自己的意见,形成自己的判断,不至于苦掉笔头”。[4]
三、写作对象选择假想的读者
中学作文命题容易远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切性,学生无法对题目产生兴趣。其实朱自清很早就曾经指出中学生写出的作文读者的范围非常狭窄这一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对策。即借用假想的读者的训练方法。
他认为只有以最广泛的假想读者为写作对象,学生作文的兴趣才会提高,也只有经过这多角度写作的训练,学生才能运用语文来应付各种生活需要,才会切近“应用”的目标。所谓“假想的读者”,“除了父兄、教师、亲近的同学或朋友外,还有全体同学、全体中学生、一般青年人、本地人士、各社团、政府、政府领袖、一般社会,以及其他没数到的。”[5]
朱自清还具体提出以报刊体为写作训练的假想的读者作为切近目标。提出“这有三种好处。第一,切用,而且有发展;第二,应用的文字差不多各体都有;第三,容易意识到各种文字的各种读者。”[6]这种假想的读者容易让学生们觉得写作是有所为的而努力做去,因而更正确更合理,更具有普适性,值得当代教师借鉴。
四、写至诚文
现在的中学作文的价值,多在能不能得高分,能否通过考试等,缺乏大众的关注和欣赏。这种现象其实也是由来已久,对此,朱自清认为必须说“老实话”写“至诚文”,引起大众的关注并促进文学的传播。
朱自清认为,写作是生活技术的训练,但“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因此,他主张青年学生写作一定要写“至诚文”,说心里话。他说:“自然我们并不妄想人人能做美文,但希望说些切实的话。”他分析“人们在情感上要求真诚,要求真心真意,要求开诚相见或诚恳的态度。他们要听‘真话’,‘真心话’,心坎儿上的,不是嘴边儿上的话。这也可以说是‘老实话’。”[7]
上文所说的一系列的写作训练策略,能否使它们转化为现实,训练的执行者——教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不光应该对以上的理论和策略能够正确认识,还要充分认识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要求自己、对待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自觉地进一步完善自己。不断进步,做一名良师。
参考文献:
[1] 朱自清.国文教学序[A].乔森.朱自清全集(第二卷)[M].朱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3.
[2]朱自清.论诵读[A].朱乔森.朱自清全集(第三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185.
[3]朱自清.诵读教学[A].朱乔森.朱自清全集(第三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