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现在的高中生的年龄来看,大都在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这在生理学上被认定为青春期的前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重视这种变化,对语文教师来说很关键,因为只有掌握这种变化,才能在教学上对学生因势利导。
很多语文教师都有这种感觉:高中生普遍不喜欢课堂上举手发言,即使被点名叫了起来,也有不愿启齿的。他们和老师的交往减少,隔阂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他们的心事也不再公开,就是在好友中间,在日记当中,也绝少吐露真情。心理学上把这种青春期最显著的特点称为“闭锁性”。应当看到高中生心理上的闭锁性,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障碍。不少同事常埋怨学生启而不发(发言),呼而不应(答应),只好“自编、自导、自演”,“一灌到底”了。毋庸讳言,一些特级教师也好像在有意回避高中语文的示范教学。其中原因恐怕是认为难以导演出有声有色的一幕来,因而喜欢在初中搞语文教学公开课,以便能启而发言,进而答应,气氛活跃,效果明显,听的、讲的皆大欢喜。至于高中的语文教学研究,真可谓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了。
所以需要教师们关注的是,高中生除了产生闭锁心理,还产生了被人理解的愿望和要求。这如同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在《青年心理学》中指出的那样:“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高中生希望语文老师理解他们快要成为大人了。一位高中生曾对笔者说:“如果你们老师也坐在教室里听人家上课,我想大多数老师也不会举手发言。”那言外之意是说:我们不欢迎初中时的提问、回答问题的方式。
高中生闭锁心理产生的原因,是自我意识的增强,这和初中生不同:初中学生一般来说,比较注意自我以外的客观世界,他们的周记、日记大都偏重于自我以外的一切;而处在青春前期的高中生则随着生理的变化,逐步意识到自我是组成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的周记、日记中往往有自己怎样看待别人,别人怎样看待自己,自己怎样看待自己的文字。因此,他们会由于一次在课堂上答问失误而导致以后再不主动发言,甚至连别人的失误也引以为戒。那种过后即忘的初中时的特点已经成为他们的历史。但是,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还不成熟,这两天喜欢某人某事,过两天会因为偶然的转机,一变而成为厌恶,表现出较大的动摇性。
教师论文发表 教学论文发表 数学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教育论文发表网因此,高中的语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才能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接轨。
一、 宜采用暗示法来启发诱导
这有两种形式:一是提示法,即先讲明事例,再引申提问,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一方法对学生类比推导有利。一般说来,初中的语文教学广泛使用此法。二是暗示法,即围绕一个问题列出各种材料,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推理,而后找出答案,引而不发。实践表明能吸引高中生的是需要积极思考的课题,而不是回答问题的公式化的方法。能引起思考的课题,多数不是在问题提出后立即能回答出来的。但只要是能取得引发思考的效果,便可以认为达到诱导启发的目的了,形式上的当堂的有问有答则并不重要。
譬如,教学《阿Q正传》一文时,笔者曾用暗示法提出了一个问题:“阿Q这一形象在今天还有无现实意义?”课堂上并未要求回答,只提议在课后自由讨论,也可以在小作文中阐述自己的观点。结果,许多同学课后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小作文中也出现了观点不同的文章。几天后,我们又用了一堂课的时间组织讨论,见解不同的同学争辩如故,相持不下,就是平时绝少课堂发言的同学也加入了讨论的行列。下课时,我们不作结论,只是肯定了这一探讨的精神二、必须理解高中生的自学能力
笔者曾在任课的两个班级做过实验:同一篇课文,在一个班里讲了两节课,而在另一个班里只布置根据“思考和练习”自学,事先都已说明课后要测试。测试中除基本知识的内容外,主经偏重于思考性问题(当然,在讲课的那一班级中讲到的内容回避掉)。结果是自学的那一班成绩竟高于讲课的一班。究其原因,讲课的一班的学生从心理上认为老师讲的尽是重点,忽略了其他内容;自学的那一班,学生在心理上认为要靠自己了,发挥了自学的能力,对不懂的问题认真读书、思考务求弄懂。这说明高中生已有相当的自学能力,过多的讲解会限制学生的能力(当然,我这里是指学生素质较好的学校)。要说明的是,我并不否定讲的必要性,而只是强调学生能理解的问题,就要引导他们自己去理解。
三、要注意爱护独立性,克服依赖性
一面要独立,一面又有依赖的心理顷向,会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在高中生身上对立而又统一地存在着,因而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失调感。他们感觉到,当一名观察者的自我是要独立的,然而作为一名初观察者的自我在实际中很难独立。这在心理上使他们感到压抑。笔者作过一番观察,一些高中生课后极少看语文书,但大多数却爱看小说这表明他们爱独立选择阅读的内容。他们厌恶命题作文,喜欢自由命题、自由选材的作文形式。对老师写的作文评语,常有不同的见解。与此同时,他们感到自己还不能对阅读内容作深刻理解,常会因此产生依赖思想;这一矛盾的心理告诉我们,应该爱护学生的独立性。如学习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死在大年夜人们的祝福声中,怎么死的?饿死的?冻死的?抑郁死的?这一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模拟法庭来疑案追踪。要克服依赖性,就要善于进行继发式诱导,也就是分阶段地提出要求,使高中生得以从量变到质变中提高写作能力。
四、要注意高中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
和初中的学生一样,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也有共性和个性之分。根据我们积累的学生周记统计来看,女生大都喜欢散文和记叙文,而男生则喜欢富有哲理的议论和科学小品。就是在男同学或女同学自己的范围内,也有个人倾向差异。前几年,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一味追求升学率。一些老师认为高考主要考议论文,就硬要全体学生练习写作议论文。应该说,这是违背心理引导的作法。就作文而言,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就是第一位的。老师要允许同学扬长避短,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兴趣内多做一些练笔,过好语言表达这一关,而后引导他们练习写作其他范围的作文。尤须注意的是,对那些容易自满、自卑、性格孤僻、固执己见的学生,要进行个别引导,充分调动起他们应具有的剖析自我的能力,不要“一刀切”,更忌强加于人。
注意学习《心理学》,研究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不断深入、长期坚持的任务。我们应该高速度、高效率地去完成,以期更加有效、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