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更应当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改革高职院校所建设的后勤工作管理体系。推广全新的后勤工作体系,以此优化全体师生在校园的体验,同时美化高职院校在社会当中的公共形象。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目前已有的后勤工作体系是各大高职院校所关心的热点话题,后勤工作事关高职院校运营的效果,是保障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学院生活的核心基础,目前的后勤工作包括食堂、师生管理、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监控管理、垃圾分类处理和教职员工绩效管理等,是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时代要求“互联网+”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平台,通过信息通道加强对传统行业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构造出全新的互联网领域,强调将各个领域的工作行为变得数据化、共享化和要素化,增强各个领域的反馈效率和互动效率。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后勤工作体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由于目前大多数人,包括高职院校的全体师生都在使用互联网系列的产品,如手机、电脑等互联网设备,并且大多数高职院校也增设了官方QQ、公共微信号和官方微博,由此能够看出,结合互联网技术展开高职院校后勤工作是各个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必然趋势,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才能充分发挥出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作用性。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现状
目前的后勤工作包括食堂、师生管理、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监控管理、垃圾分类处理、教职员工绩效管理、建设维修管理、资产管理、卫生保健、洗浴、学生公寓服务等,而后勤体系的工作内容就是将其进行统一系统化的管理与组织,最终完成对高校后勤服务的管理。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后勤工作都已经顺应时代发展,采取互联网技术结合院校实际情况,打造全新的公共微信号及官方微博等,但由于后勤部门管理人员并未意识到“互联网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及内涵,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然而,有部分的高校后勤部门已经初步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参考“滴滴打车”“大众点评”“淘宝网”等互联网软件的运营经验及优势,开发了属于自己学校的“微后勤”“高校后勤”等专用软件,在学生管理方面则推出了“微后勤自选课程平台”“图书订阅”“教室订阅”“宿舍楼签到打卡”等,在校园管理方面则推出了“微后勤校园卫生监视”“微后勤卫生警告处罚”“微后勤卫生管理”“微后勤垃圾分类”等相关软件,全体师生通过分享的方式将其分享到朋友圈,迅速提升该类软件的知名度和曝光度,教职员工也呼吁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软件当中,实现互联网后勤管理的目标。
林 鹏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0)摘 要:该文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后勤工作展开探索与研究,首先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时代要求;其次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现状;最后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某高职院校后勤工作实践案例分析。
关键词:高校后勤;互联网+;后勤管理
“互联网+”背景下某高职院校后勤工作实践案例分析某高职院校于2018年引进了“微后勤”系列及RFID软件技术,实现对全校师生和卫生管理的系统化管理,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互动,具体如下:
师生管理及危险因素预警。“微后勤”软件当中具备GPS卫星定位技术,能够支持后勤部门管理人员对全校师生动态的实时性监视与预测,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监视。在宿舍管理、教职员工返校管理、教职员工打卡管理、校园安全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突出的贡献,该技术能够实现对危险因素的排查,再加上一系列的视频监控技术能够对场景目标及行为进行拍照,上传到云平台当中,通过汽车、人脸识别、物体特征识别等技术实现对正常状态的对比,若是状态为异常状态则会进行报警,应用在学生宿舍、教职员工宿舍、绿化带等人口密集且易起火的地方能够实现对此类场所的预警管理,通过视频监控数据、卫星定位数据等技术能够对校内人员和校外人员的行为、动向、足迹等进行分析,最终判断后拉响警报。
垃圾分类处理无人监视系统。RFID技术所具备的标签技术可以快速判断出移动的物体,能够对人员的动态进行监控,搭配上视频监控智能系统能够通过摄像头所采集的信息,对影像之间建立映射关系,通过影像处理分析进行筛选甄别,储存具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某某在某时间进行垃圾分类,实现视频监控的智能化及无人化。此外,还可以添加类似于小米智能语音之类的指导语音及人工智能语音,设置在垃圾分类处理站,当师生进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可以进行询问,按照人工智能语音的指示音进行垃圾分类,这样能避免垃圾分类处理出现错误分类的行为。
区域性安全防范系统。在指定的区域内部设置大量如红外激光、感应光缆等传感器,通过此类传感器替代传统的人工巡视,避免内部师生跳墙逃离学校,同时能够防止外来人员非法入侵的行为发生,若是有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外墙,则会通过传感器连接到后勤部门的控制中心,实现报警预警,除此之外,后勤部门还可以将传感器设置在配电箱、变电站等高危场所,若是有人闯进则会报警,负责值班的工作人员会快速解决隐患。
“互联网+”需要充分贯彻后勤工作与高职院校之间的信息反馈、联接与互动,形成化学反应式的“互联网+传统产业”。某高职院校后勤工作主要体现在垃圾分类处理上,通过微后勤的平台、人脸识别、物体特征识别、抓拍、劲爆和RFID标签技术实现对垃圾分类的师生进行监控式管理,确保垃圾分类的有效处理。
参考文献
沈兴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后勤育人模式分析[J]智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