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
新课改对传统教育教学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改善了旧有的教学方法,拓宽了固有的学科课程范围,对学生、教师来说大有裨益。然而,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观念不改仍是偏离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要想改变着实不易。本文就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来分析,结合新课改的影响来探究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路径。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误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革,这也促成了新课改的诞生,使教育真正适应和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真正有利于广大莘莘学子,有利于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1]。就高中数学教育来说,它是通往人生大考的必修课程,有时甚至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仍存在以下一些误区,如果不能及时更正,那么将百害而无一利。
(1)教育教学目标偏离课改初心
受传统知识授受观念的影响,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目标难以转变[2]。数学本应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教给学生能够有效分析的科学方法。然而,现实情况是,教育的目标仅仅是为学生升学就业服务,而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目标定位偏差依旧是阻碍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若不能得到根治,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依旧会在误区中止步不前。
(2)教学方法暴露弊端
在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时代,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转变,多媒体信息教学开始融入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加多样化。然而,打着转变教学方法的幌子,仍旧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的能力,仅仅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明确什么是重点、学生才知道抓紧拿笔记下,在突破固有教学方法的旗号下依旧奉行传统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非但使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教师也在整日的重复中产生职业倦怠[3],日复一日,歪曲着课改的初衷。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时产生的扭曲
传统的课堂多以教师为中心,很少顾及到学生的性格、潜能,而新课改正是对此进行纠正,教师不仅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激发其主动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本应值得提倡,然而却并未真正得到发扬。例如:高中数学课在被专家调研听课时,常常发生提早安排课堂的现象,回答问题时的激烈讨论是事先安排好的,讲课内容也是提前顺好的台词,教师与学生这种看似和谐融洽的关系实则是一种利益互配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怪圈源于学生不适应新课改措施,教师无法摈弃传统、努力纠正学生固有观作者简介:程俊荣(1985),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安徽肥东,职称:中学二级,学历:研究生,单位:合肥北城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育。邮编:231100
念,因此,这种“课堂配合”便频频出现,危害极大。
二、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路径
转变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要想使新课改真正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发生作用,就要抓基础、改观念、提质量、促长效,最终实现目标。
(1)改变传统观念,明确教育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阻力就在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但是教师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囿于传统教学目标——为学生升学就业而教,而是应该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为目标。新课改的基本目标即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目标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获得真知真学和良好的数学素养。传统是可被突破的,举一个不太恰当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印度赤脚大学(Barefoot College),它在资源极度匮乏的印度培养出了各类专门人才,学校里的精英大多是从文盲产生,可见,人是可被教育感知的,传统的观念并不能捆绑一个人的未来,只要有清晰的目标定位和切实的付出,人们总会跳出怪圈,成就自己。对文盲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高中生了。
(2)寓教于乐,改变教学方法
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对高中数学教学有极大的益处。高中数学较为复杂和枯燥,传统教学方法惯以直接表明所学课题,课本从头至尾无一精简,课堂成了学生拼命记笔记的场所,教师也只是一味灌输,最终产生职业倦怠,对师生双方造成极大的危害。应该突破知识授受的瓶颈,提倡知识互学互授,教师充当参与者、指导者,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乐于主动学习数学知识[4]。当然,学校也应该集思广益,多方面多维度来改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比如:开展高中数学知识竞赛、组织数学实践游戏,使师生既能接受新的模式,又能在新模式下充分学习数学知识。有很多学校借鉴“四面黑板”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中心,成为知识传播者,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这更应该是高中数学教育纠正弊病的一大良方。
(3)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学生全面发展是课改重中之重,师生关系是影响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高中数学更是如此。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和紧迫的时间,高中数学没有太多的功夫去改善师生的合作关系,而是一味的“我教你学”这样的局面,学生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教师的辛苦也不能完全被认可,最终造成双方厌倦却只能为了应付考试硬着头皮学下去的情况。数学富有创造性和发散性,比如在课堂上只要教师大胆放手,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慢慢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在遇到难点时予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得到知识的引导,自然愿意积极去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也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积极有效的去规避职业倦怠现象。如此,双方在良好的合作关系中互利共赢、长足发展,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