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 配凑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2014年1月02日 16:36 作者:姚 毅

      姚  毅

    (震泽中学,江苏  苏州  215200)

    摘  要:配凑是一种主动构建,自主创新的过程,是高中数学解题实践中的一盏“航灯”,也是化归的基本手段。

    关键词:配凑思想;高中数学;解题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常见的配凑有如下类型:

    一、“角”的配凑

    角的配凑是三角函数中的一种常用技巧,实则为“化异求同”的数学思想。

    例1 计算

    分析:首先“切割化弦”,在配凑角。

    注:通过变 ,达到“减少角”的目的。

    例2 证明 。

            

     注:通过配凑“生成”目标角。

    二、“迭代式”的配凑。

    通过配凑常常可以构造“结构相似,下标递降”的迭代式,从而优化迭代过程。常用方法有待定系数法、函数的不动点以及换元法等等。

    (一)函数迭代式的配凑

    例3 若函数 ,求 的解析式。

    分析:可以直接迭代,但过程繁杂冗长,容易出错。由 知函数  

        。

    注:(1) ;

            (2) 。

    例4 已知对任意实数 ,函数 都有定义,且 。如果 ,求证 是无限集。

    分析:配凑出满足集A的属性是解题的关键。

    , ,

    所以 ,同理 故 是无限集。

    (二)数列迭代式的配凑

    例5 在数列 中,设 为常数,且 ,求数列的通项。

    分析:可用待定系数法配凑“结构相似、下标递降”的新迭代式。

    设 ,

    由待定系数法可得 ,

    。

    例6 若数列 满足 ,求通项 。

    分析:分式型的递归数列可考虑用函数的不动点配凑出“结构相似、下标递降”的新迭代式。

    由函数 的不动点为 可构造迭代式 。可得 。

    例7

    分析:对于二阶递归数列可以用特征方程求得通项,但过程复杂,而且不符合出题本意,由交叉相乘可配凑出“结构相似、下标递降”的新迭代式。

    可得 ,由 ,两式左右两边对应相乘可得:

    例8 在数列 中, ,求 的通项公式。

    分析:该类分式型的递归数列常利用“正切的倍角公式”配凑出“结构相似、下标递降”的新迭代式。

    由 得

    设 ,则 所以 且 。

    故 ,所以 , 。

    三、“结构”的配凑

    “结构”的配凑是不等式放缩的常用技巧,是一种逐步调整的过程,是培养“实事求是”的辨证思维的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能解决问题的结构就是好结构的思想方法,是解题实践中的一盏“航灯”。在历年的高考与竞赛中屡见不鲜。

    例9 已知函数 都是定义在区间 上的增函数,且恒正,并设函数 。则函数在 上为_________(增函数,减函数,常数函数或以上均不对)。

    分析:用单调函数的定义求解,在判定差式的符号的关键是配凑。

    ,则

    。故为增函数。

    反思:若除去条件“恒正”呢?(答案应为以上均不对)。在利用此结论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例10 当 分别为两个等差数列 的前n项的和,且对任意自然数n都有 则 。

    分析:此题可利用等差中项公式配凑成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

    反思:若改成求 呢?显然上述解法失效。注意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缺常数项的二次式即 ,故可设 , ,进而得到对应的通项公式得解。

    例11 设 ,求 的最小值。

    分析:本题可用三角换元、均值定理求证,但利用柯西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更可简化过程。

    由于 ,所以 ,即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即 时取等号。故 。

    例12 已知 ,求证: 。

    分析:该题左边为一轮换对称式,可用排序原理求证,但重新齐

    次化后巧用柯西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及均值定理可简化过程。

          。

    注:(1)例11、例12均用到柯西不等式。

           (2)柯西不等式的最简形式: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例13 已知函数 满足下列条件:对任意的实数 都有 和 ,其中 是大于0的常数。设实数 满足 和 。

    (1)    证明 ,并且不存在 ,使得 ;

    (2)    证明 ;

    (3)    证明 。

    证明:(1)若 ,则 为任意实数,若 ,则 ,设 ,由(1)有 ,显然可得 ,故命题成立。

    (2)由题意知 , ,于是可得 ,所以有

    (3)由题意得

    。

    注:该题可谓考查配凑思想的典范,要注意(2)(3)的联系与本质区别,在证(3)时若沿袭(2)的思路,则陷入绝境!本题也可先证(3)再证(2),命题(3)为(2)的较强命题。

    结构决定功能,配凑实为生成“好结构”的途径!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